作者:張明體 社旗縣委書記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始終奉行的根本宗旨,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是踐行黨的宗旨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彪S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黨建工作形勢與任務的不斷調整,各級黨組織尤其是黨的基層組織必須立足實際、與時俱進,切實改進服務手法。
近年來,社旗縣立足農業縣實際,從2006年起,實施了支部加協會(經濟合作組織)、黨員加農戶、產業加基地的“三加”模式,著力構建農村服務型黨組織。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廣大農村基層黨組織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12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較2005年翻一番,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年位居全市前列。社旗縣推行以“三加”模式為載體的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成功實踐,帶給我們三點啟示。
正視問題,科學決策是關鍵。社旗縣域內自然資源貧乏,農業生產條件較差,經濟體制轉型后,凸顯出諸多不適應,主要表現在:產業化和組織化程度低,農民以一家一戶為單位從事自由化生產,具有很大盲目性和風險性,經受不住市場浪潮的沖擊;農產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科學引導和統一的技術輔導,大批農產品在市場上沒有“賣點”;土地利用率低,落后的生產經營方式造成農民在生產中的高耗能和低回報,多數年輕農民寧愿外出打工掙錢,也不愿在家經營責任田,一些鄉村出現土地撂荒現象;黨組織在農業生產中領導職能弱化,統領功能不強。
為了有效破解“三低一弱”難題,社旗縣委創造性地提出在農村探索實施黨建“三加”模式,號召全縣農村黨組織指導和幫助建立專業協會或專業合作社,倡導農村黨員自由結合農戶成立幫扶聯合體,支持專業協會或專業合作社建立產業示范基地。為提升農村黨員干部致富帶富能力,縣委要求鄉鎮黨委和村黨支部以經濟合作組織為依托,組織黨員干部率先開展學專業、辦實業、帶產業的“三業”競賽。目前全縣農村黨員干部80%掌握了1門以上專業致富技術,40%以上創辦了經濟實體。經濟合作組織積極推行土地流轉,拉動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踐證明,科學的決策是破解難題、推動發展的關鍵一步,創新了農村工作機制,使村黨支部在服務生產經營中彰顯出強大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完善機制,規范運作是重點??茖W的決策要靠完善的措施來推動。縣委把精細化管理和規范化運作作為保障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工作推進中,著力把握好兩點。一是指導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制定章程和建立機構,健全和完善各項工作制度。二是理順村黨支部、村委會和村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三者間的關系。村黨支部主要發揮政治引領、組織協調和傾力服務職能,村委會主要發揮轄區自治的綜合管理職能,村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主要依法依章從事自主經營。實踐證明,只有做到職責明確,村“兩委”成員與村專業合作組織的關系才能是搭臺不唱戲、支持不干預、幫建不包攬、提供服務而不發號施令。
“三加”模式把家庭獨立生產經營的組織細胞聯結起來,在生產經營上,由協會統一供苗、統一生產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組織銷售;在經營環節上,由監事會和會(社)員戶共同把關質量、參與監督;在建立產業基地上,注重發揮產業基地示范引導作用,以示范引導促進土地流轉,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和糾紛。
強化服務,確保實效是目的。能否發揮好村黨支部的“龍頭”作用,是“三加”模式成敗的決定性因素??h、鄉(鎮)黨委著力指導村黨支部主動為本村經濟合作組織提供政策咨詢、幫辦有關證照、協調土地流轉、共同解決資金困難等,為經濟合作組織依法經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與此同時,教育和引導農民黨員積極為聯合體內各農戶傳技術、幫勞動、通信息、承擔信用擔保等義務。
“三加”模式推行以來,已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一是實現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合理對接,村黨支部借助專業合作組織把農戶按同一產業組織起來,實現了農業規?;⒓s化生產經營。二是實現了黨支部服務功能和黨員致富帶富作用的共同發揮。三是實現了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帶動力的全面提升,黨員的先鋒模范形象得到充分展示。
實施黨建“三加”模式,是我們加強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有益嘗試和探索。以支部加協會為“龍頭”,以黨員加農戶為主體,以產業加基地為生產方式的科學運行體系,已成為破解我縣農村難題、拉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