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電商企業來說,除開價格優勢和產品質量保障之外,重要的環節莫過于物流配送了,而物流問題也一直是電商企業短期內難以逾越的鴻溝。如今,預想中火爆的“雙11”如期而至。為了應對爆倉,電商企業紛紛“招兵買馬”,這對其優化物流服務有何意義?這些舉動能讓電商擺脫這一“阿喀琉斯之踵”嗎?《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先生。
小件“搬家”易大件“搬家”難
《經濟參考報》:雙十一本是電商的促銷季,但從市場反應來看,家電、家具連鎖企業借勢反擊,比如19家家具商聯合抵制天貓促銷活動,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羅清啟:從目前來看,反擊電商企業的基本上都是大件產品連鎖商,比如國美、紅星美凱龍等,不能把這些企業的行為理解為一種表態,這種行為反應了當前零售業態劇烈演變的現狀,電商企業的發展遇到了天花板。從產品分布來看,電商企業的爆炸式增長是小件商品快速網絡化的過程,原先圖書、服裝鞋帽、家紡餐具等小件商品藏在一個個的實體商城里、批發街上,上網之后人流增加成本降低,更為重要的是小件產品配送簡單,可以像發信件一樣發快遞,因此電商企業快速發展。
當小件產品“搬家”搬到一定程度后,輪到家電、家具等大件產品“搬家”,但大件產品與小件產品有兩點根本不同:第一,大件產品體積大,無法像小件一樣發快遞,必須要有專業的物流配送車輛和人員,這是目前所有電商企業都難以做到的;第二,大件產品在全國形成了成熟的連鎖體系,并有一定的供應鏈基礎,而電商企業僅有網店,沒有物流基礎設施和供應鏈基礎。在這兩座大山面前,電商企業基本不敢觸碰大件產品,如果沒有外界力量的介入,電商企業的發展很快會進入瓶頸期。
線上低價具有很大的欺騙性
《經濟參考報》:以前電商企業所標榜的是“線下體驗線上下單”,而近日一些家電連鎖商聯合起來,提出“線上比價線下下單”,您怎么看待商品的線上線下價格?
羅清啟:在零售業態的演進過程中,商品價格在不同的店態里出現了錯亂。原先電商所標榜的低價格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對于小件商品來說,線上渠道由于節省了店面租金等費用,消費者的購買成本降低,但對大件產品來說常常是有價無貨,即使有貨也無法帶給消費者滿意的體驗,要么有貨送不到,要么送到裝不好,當消費者有了這種不愉快的購物經歷之后,絕大多數還是會選擇在實體店購買產品。這正是家電連鎖商能夠聯合起來提出“線上比價線下下單”的底氣。
這個現象也反映出電商和實體店的發育還處于初級階段,很難平衡線上與線下的沖突。其實,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電商和實體店都不是零售業的唯一形態,未來一定是多種業態的融合,線上線下一體化,無論哪種線上還是哪種線下都僅是觸點不同,目的都是為了發現需求和創造需求,其社會功能不是打價格戰,而是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所銷售的不僅是現有的產品,更重要的是銷售市場上沒有的產品,也就是消費者主動定制的產品,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搭建包括產品開發、制造、物流和服務等諸多環節在內的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