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明江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共同為之努力。在前進道路上,面對風險挑戰和危險考驗,我們唯有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進一步培育攻堅克難的頑強斗志,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加光輝燦爛的前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重任和理想夙愿。“中國夢”是強國的夢、是富民的夢,是激揚的夢、是美麗的夢。因為有夢,無數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前赴后繼,拋頭顱灑熱血;因為有夢,無數普通人埋頭苦干,用辛勤的汗水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今天,我們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黨和人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以團結奮斗、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努力把“中國夢”變為現實。
(一)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顯著成績,是實現中國夢的一個重要基礎。
近代以來一步步走向衰弱、又從災難深重中掙扎著站起來的中華民族,從內憂外患、一窮二白的困境中發展起來的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先后實現了三次歷史性轉變,即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性轉變,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三次歷史性轉變前后貫通,是根本改變中華民族命運、深刻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偉大變革。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連續30多年保持近10%的經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增長30倍以上;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臺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臺階,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一件件有重大國際影響的大事、喜事,極大地展拓了中國人的國際視野,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形象。此外,中國在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彰顯了中國力量,讓國人、世界對中國發展抱有堅定的信心。中國沒有被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壓垮,快速有序地開展抗災和重建工作,極大地提升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苦難和挑戰中取得的成績,彌足珍貴,為實現中國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未來,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不僅要看到已取得的成就和輝煌,更要清醒地認識到責任的重大。要看到,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十分緊迫,如期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十分艱巨。要把藍圖變為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必須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著正確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