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中國公共管理的變革與創新

2013-11-18 11:06 來源:文匯報  我有話說

  【編者按】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在成立十周年之際舉辦“公共管理高峰論壇”,與會學者對公共管理的國際經驗與本土探索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對如何推進中國的政府改革進行了深入思考。文匯報特刊發根據錄音整理的部分精彩觀點。

  公共管理的激動人心的時刻

  吉爾特·鮑科特(國際行政科學學會主席、教授):如何將公共部門建設好,我認為有四點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經合組織國家改革歷程表明,公共服務是非常重要的。在經濟和財政危機的當下,保持一個良好的公共服務水平尤其重要。其次,要提高政策的有效性。第三,要提高公開性和透明度。第四,創新不僅僅是私人部門的專利,公共部門也必須創新,電子政務就是創新的一部分。

  實現以上的四個目標有不同的機制。首先就是分權,很多西方國家都將此作為重中之重。而分權是與參與相關的,公共服務不僅僅應該由公共部門來提供,也應該由他們的合作伙伴來提供。分權和參與涉及四個參與者:私人部門、非政府部門、地方政府和公共服務的用戶。在很多經合組織國家,市場的作用也是常常被強調的。不僅僅是市場機制,準市場機制也非常受重視,有些國家在這方面已經走得很遠,甚至有點過,所以能夠看到這種準市場機制在哪些方面是可以有所作用,在哪些方面是沒有作用的。

  薛瀾(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中國公共管理領域面臨的問題的復雜程度,它的廣度和深度是從沒有遇到過的。中國的改革開放,從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現在,經歷了幾個重大轉變。第一,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體制,這個轉變的成果就是我們經濟的高速成長。第二,產業結構的變化。上世紀80年代初,農業占GDP的30%,而到今天只有10%左右。服務業在改革開放之初占20%多,到去年已經占44%。而制造業在改革開放之初是占到了將近一半,約為48%、49%,現在是45%。也就是說,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制造業基本上一直占中國GDP的一半,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很少見的。一般的很多國家的經濟發展之后,制造業所占比例下降,服務業上升。所以這也是我們產業結構的特點。第三,社會的轉變。我們原來是一個封閉社會,改革開放之初,我們中國城鎮化人口為20%,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城鎮化的人口超過一半,而且現在每年都在增長。另外,上海交大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的院長助理是一位美國朋友,這也可以看出我們國際化的程度。第四,治理體系的轉變。中國的治理體系在過去30多年有了很大的改變,包括我們各種行政體系改革,反腐倡廉等,包括NGO組織現在將近50萬。所以這些融在一起,在其他國家,可能花50年,100年,甚至更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而在中國,時間上是大大壓縮,但在空間上卻又大大放開了。把這么多的轉變融在一起,它所面臨的公共治理的挑戰,是人類歷史上沒有過的。所以,我覺得在這樣一個時期對我們做學者的,是非常幸運的。現在就是我們研究公共管理的激動人心的時刻。

[責任編輯:劉冰雅]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