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麗偉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后 遼寧省委黨校教授
農業信息化代表著信息經濟與知識經濟時代農業生產力發展的最新要求。美國農業信息化起步早,信息化設施完善、職能化和個性化服務質量高、組織化程度高。農業信息化,推動了美國精確農業的發展。
僅占全美人口2%的美國農民,不僅養活了3億多美國人,而且成為全球最大農產品出口國。其重要原因是農業信息化水平世界領先,有龐大的市場信息網絡,完善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并進行嚴格的組織化與法制化管理,提供準確、及時、權威的市場信息服務。
美國政府每年用于農業信息網絡建設方面的投資約為15億美元,已建成世界最大的農業計算機網絡系統AGNET。以農業部及其所屬的國家農業統計局、經濟研究所、海外農業局、農業市場服務局、世界農業展望委員會以及首席信息辦公室等機構為主的信息收集、分析、發布體系,覆蓋美國國內的46個州、加拿大的6個省和美加以外的7個國家,連通美國農業部、15個州的農業署、36所大學和大量的農業企業。農業部與44個州的農業部門合作,設立了100多個信息收集辦事處,以及相應的市場報告員,每天負責收集、審核和發布全國農產品信息,然后通過衛星系統即時傳到全國各地的接收站,再通過廣播、電視、計算機網絡和報紙傳遞給公眾。農民通過家中的電話、電視或計算機,便可共享網絡中的信息資源。
美國是高度的自由市場經濟國家,加之農業尤其糧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較大,所以國內市場供求情況、政府農業政策調整,氣候與環境變化,以及國際市場行情變化等信息都直接影響著政府、農場主和經營者對糧食生產和銷售的決策,也影響著期貨市場價格和交易。各方對信息的全面性、及時性和準確性要求很高。美國農業部及相關機構承擔了這一公共服務職能,定期通過各種傳媒發布從政府到企業、從國家調控到市場調節、從產前預測到產后統計、從投入要素到生產成品、從“生產—庫存”到“流通—銷售”、從內銷到外銷、從自然氣候到防災減災等全方位的信息。為保證信息共享的公平,以防造成市場波動,美國農業信息的分析和發布有著嚴格的制度和規定。統計部門除履行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外,還提供經過深入研究的、對市場投資經營決策有指導意義的個性化有償信息服務。
在整個產業結構中,農業一直被認為是資源消耗最多、生產效率最低的產業。但信息革命給美國農業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變化。首先,網絡化減少了農業生產及經營風險。一方面,眾多農業公司、專業協會、合作社和農場,通過普遍使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能夠及時、準確、完整地獲得市場信息。另一方面,數字農業的全程化、自動化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數字農業將數字地球技術與地理學、農學、生態學、土壤學等學科有機結合起來,從耕地、播種、灌溉、施肥、中耕、田間管理、植物保護、產量預測到收獲、保存、管理的全過程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以實現農業生產的信息驅動、科學經營、知識管理及合理作業,從而達到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改善生態環境的效果,保證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目前,美國20%耕地、80%大農場都已實現這種模式。如在密西西比三角洲地區的4個州內,就有棉花協會、水稻協會、大豆協會等農業組織主辦的300多家農業廣播電臺,每天分幾個時間段向農戶播報有關農業生產方面的信息,讓他們及時了解農業生產情況和問題,便于采取對策,優化配置資源,實現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高端的農業信息技術及其應用主要體現在精確農業和農業電子商務兩個方面。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環境與控制、防災減災、農產品貯藏與加工、農業經濟管理等方面,使經驗型和分散型的農業技術趨于定量化、規范化和集成化,稱為精確農業。利用遙感技術進行宏觀控制和測量,利用地理信息技術來采集、存貯、分析和輸出地面或田塊所需的資料,通過全球定位系統對地面進行精細測量和定位,再與地面的信息轉換和定時控制系統相結合,產生決策,按區內要素的空間變量數據精確設定和實施最佳播種、施肥、灌溉、用藥、收割等多種農事操作。
精確農業不過分追求高產,主要追求效益。在1993年至1994年,精確農業技術在明尼蘇達州的兩個農場進行了試驗,使產量提高了30%左右,而且減少了化肥施用總量,經濟效益大大提高。此后,精確農業得以廣泛發展。21世紀后,美國全面進入精確農業時代。
農業電子商務進一步促進了美國農業向效益型轉變。農業電子商務是指利用互聯網、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涉農領域的生產經營主體提供在網上完成產品或服務的銷售、購買和電子支付等業務交易的過程。與傳統商務模式相比,涉農企業或商家可以在互聯網上構建覆蓋全球的農業營銷網,獲得全球性商務空間。特別對于中小農場而言,通過農業電子商務了解世界范圍的市場需求,尋求合作伙伴,形成更大更有效的經濟規模,使自己更具競爭力。而先進的交易方式,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減少了交易環節和成本,能夠捕捉最佳交易時間,極大地提高了經營效益。
農業信息服務業是新興產業,其產生與發展擴大了服務范圍,產生了新支付方式,增加了可貿易性,大大促進了美國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目前,互聯網技術已成為美國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