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
【原文】
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明確糧食安全的工作重點,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仍然必須堅守,同時現有耕地面積必須保持基本穩定。
【解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中國是人口大國,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是保證絕大部分糧食自給自足的基礎。中央此次再次強調守住耕地紅線,也是為了防患于未然。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要解決農村土地市場與城市土地市場二元分割的問題,建立統一土地市場,土地有序進入市場流轉,提高土地集約使用水平。中國人多耕地少始終是個矛盾,所以,不能隨意改變耕地性質。在城鎮化過程中,如果突破耕地紅線,將威脅到糧食安全。
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如果能規劃得好,措施對頭,方法對頭,有可能提高土地集約化使用的水平。城鎮化后,條件具備,原來農民的宅基地可以復耕,提高某些荒地、沙地等土地的品質用于種糧食,在保證18億畝耕地的基礎上,優化配置,增加耕地。
4、舌尖上的安全堅持“四最嚴”
【原文】
會議指出,食品安全源頭在農產品,基礎在農業,必須正本清源,首先把農產品質量抓好。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教授:當前人民的突出愿望便是食品安全。如何實現在保證“吃飽”的基礎上,讓百姓能夠“吃好”,是目前我國農業面臨的最大挑戰。相比前幾年,我國目前食品安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源頭。如果源頭污染治理不了,后面的環節再安全也無能為力。如何對養殖業的抗生素濫用、蔬菜水果業的農藥殘留超標等進行治理,需要對農業投入品的使用進行監管,還要加強對農民的科普教育。
為了保證質量安全,我國的農產品供應鏈應該重塑。應該加強綜合協調聯動,落實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監管責任,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強化農業生產過程環境監測,嚴格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管理,積極開展農業面源污染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健全基層食品安全工作體系,加大監管機構建設投入,全面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