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工程”深化中國夢研究成果選登
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 筆:黃相懷 洪向華
中國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夢,是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和精神旗幟,已成為引領中國進步發展的強大正能量。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各級黨組織和黨組織帶頭人的不斷引領,需要堅韌不拔的精神,需要眾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艱苦努力,從而同心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重任和理想夙愿。中國夢首先體現為民族夢、國家夢,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時,這個民族夢、國家夢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告訴我們,中國社會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F在,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連續30多年保持近10%的經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增長30倍以上;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臺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臺階,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這一系列的成績都彰顯了中國力量,讓國人、世界對中國發展抱有堅定的信心。而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正是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巨變的歷史。實現中國夢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實干才能夢想成真。
其次,中國夢的著眼點正是為了人民的幸福。從上學就業到住房就醫,尊嚴的保證、事業的成功、價值的實現,中國夢描繪出一個時代最為壯闊的夢想圖景。中國夢是民生夢,即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需要通過政策安排、利益調整、措施完善、改革深化,把教育、醫療、收入分配、就業、社會保障等事關民生的工作都做好、做到位,從而使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生活得更好。另一方面,中國夢也是尊嚴夢,即讓人民群眾過上更體面、有尊嚴的生活。如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的需求,成為當下中國社會的一個熱點問題。中國夢中“全面小康”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目標,其重點就是讓人民群眾不僅過上小康乃至富裕的生活,而且過上更體面、有尊嚴的生活。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切實把公平正義、共同富裕、民主充分以及人的全面發展等貫穿始終,使人民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應成為一個重要的工作著力點。
當然,創造歷史總是伴隨著艱苦奮斗,實現中國夢也同樣如此?;厥走^去,國家、民族和人民面貌的巨變,凝聚著我們所走過的風雨艱辛;面向未來,中國夢的最終實現,依然面臨諸多可預料的困難和不可預知的風險。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雖然我國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雖然成為全球發展“新引擎”,但環境壓力、資源瓶頸也日益凸顯;雖然整個社會活力涌動,但也要處理好轉型過程中種種難題。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國際地位“三個沒有變”,中國夢依然在路上。只有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攻堅克難的勇氣,踏石留印的實干,勁往一處使的齊心,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我們才能離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