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空關系有機結合起來,善于用歷史眼光看問題
知古明未來。總書記許多重要講話都體現了深遠的歷史眼光、深厚的歷史智慧和深邃的歷史思維,善于把事物放在歷史長河中考察,從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中汲取營養,從過去的歷史分析判斷未來的發展走向,生動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尊重歷史發展規律。總書記立足對歷史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真正做到正確看待歷史,尊重歷史而不割斷歷史。他在回答“舉什么旗、走什么路”這一根本政治問題時,著重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回顧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程。他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歷史,從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史、近代170多年奮斗史,從我們黨成立90多年、執政60多年、改革開放30多年歷史出發,講清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怎么來的、將怎樣往前走,講清了我們黨在中華民族文明進步史中處于怎樣的歷史方位、擔負著怎樣的歷史責任、要沿著怎樣的歷史軌跡前行。這些回顧總結,進一步回答了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有利于全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總書記對待歷史始終秉持實事求是的精神態度,這集中體現在他關于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重要論述上。總書記指出,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這就深刻闡明了這兩個歷史時期一脈相承的重要關系,有助于我們黨堅持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方向不動搖。
借鑒歷史經驗智慧。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總書記重視對歷史的學習和對歷史經驗的總結與運用。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會上,他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要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總書記把學習借鑒歷史經驗這一要求貫穿于許多工作的具體部署當中。在論述反腐敗斗爭時,他指出,研究我國反腐倡廉歷史,了解我國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可以給人以深刻啟迪,有助于我們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在論述加強宣傳輿論工作時,他指出,在長期實踐中,我們黨的宣傳工作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來之不易,彌足珍貴,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認真總結、長期堅持,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在調研指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他重提毛澤東“兩個務必”的號召,教育全黨要深刻借鑒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律,要深刻總結我們黨艱苦卓絕奮斗歷程,要深刻憂思人民政權的長治久安,這對于確保黨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社會前進的正確方向,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順應歷史發展趨勢。順應歷史潮流是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善于從不斷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規律中看清歷史發展的指向、社會發展的趨勢,是我們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總書記準確掌握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及其歷史趨勢的基本觀點,緊緊圍繞共產主義這一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要求全黨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他指出,我們現在的努力以及將來多少代人的持續努力,都是朝著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這個大目標前進的,同時,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們必須立足黨在現階段的奮斗目標,腳踏實地地推進我們的事業。我們黨在不同歷史階段,都根據人民意愿和事業發展需要,提出了富有感召力的目標。總書記在“兩個一百年”目標基礎上,提出了中國夢這一更為宏偉的奮斗目標。他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對我們黨奮斗目標理論的重要發展,必將在全黨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鼓舞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