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多種因素和各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善于用辯證觀點看問題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辯證發展的過程,矛盾雙方既是對立的,也是互相轉化的。總書記系列講話善于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堅持“兩點論”“重點論”,一分為二看問題,反映出邏輯上嚴密、思維上辯證、方法上周全,充分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注重用辯證思維解決復雜問題。運用辯證思維解決問題,就是要全面客觀地把握客觀事物發展中的內外矛盾,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在復雜矛盾面前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從而把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條件。這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總書記系列講話處處體現了“兩點論”的辯證方法。在判斷國內外經濟形勢問題上,他指出,面對錯綜復雜、快速變化的形勢,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既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長期向好的態勢,也要看到國際國內各種不利因素的長期性、復雜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關于經濟增長,他強調,經濟增速完全有可能繼續保持較高的水平;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是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關于改革方法,他指出,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尊重群眾首創精神與加強頂層設計也是辯證統一的。只要我們善于運用辯證思維觀察和處理問題,就能化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在解決復雜矛盾、疑難問題中發現機遇、挖掘潛力。我們深刻體會到,不管是觀察形勢、分析事物,還是制定政策、解決問題,都要堅持矛盾分析法,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敢于、善于分析回答現實生活中和群眾思想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和矛盾,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注重用底線思維把握原則問題。運用“底線思維”方法,就是要善于找到短板,守住底線,防患于未然。總書記強調作決策、辦事情要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這樣才能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比如,在談到經濟工作時,他指出,我國有13億人口,只有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要高度重視財政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在談到民生工作時,他指出,要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點保障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在談到作風建設時,他指出,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我們要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總書記系列講話既直面挑戰,體現需要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勇氣,又沉著冷靜,體現管控風險、防守底線的智慧,顯示出清醒的底線思維。
注重用創新思維攻克難點問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不斷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這是具有靈魂性的戰略思維。總書記指出,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關于理論創新,他指出,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開拓中前進的。我們要堅持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堅持和完善現有制度,從實際出發,及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總書記系列講話要求全黨一定要勇于實踐、勇于變革、勇于創新,不斷探索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在黨和人民創造性實踐中有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關于科技創新,他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就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會上,他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要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好”。我們體會到,必須把創新觀念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結合起來,努力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強化創新發展的理念和敢于擔當的精神,善于用改革的思維、市場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重大矛盾和難點問題。要按照總書記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的重大要求,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真正使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
總書記的恢宏戰略思維,既從戰略上思考又從戰術上謀劃,既闡述思想又指明路徑,既部署“過河的任務”又指導如何解決“橋或船”的問題,貫穿了科學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為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有效的“鑰匙”。我們學習貫徹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必須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努力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不斷提高對重大現實問題進行戰略思考和政治決斷的能力,不斷提高領導能力和領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