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策略運籌
政策和策略是黨和政府的生命。要想將頂層設計的國家綱領和戰略規劃貫徹落實,離不開在對外政策的具體執行環節順勢而為,根據國內外形勢的復雜變化,及時制定正確的政策與策略。2013年,中央統籌內政外交戰略全局,在一些具體問題上,著眼于維護和鞏固中國和平發展的大局,加強策略運籌,主動布局,精準發力,開展了一系列外交新實踐,實現了中國外交的新突破。
增強戰略定力。作為經濟體量居世界第二的龐大經濟體,克服內外壓力最關鍵的是穩定國內外的信心,增強戰略定力。十八大以來,中國明確了兩個一百年的戰略目標,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思想,成為統率中國戰略全局的核心。2013年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強戰略思維,增強戰略定力,將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作和平發展的實踐者、共同發展的推動者、多邊貿易體制的維護者、全球經濟治理的參與者。
中國增強戰略定力,主要體現在堅持改革開放和穩定宏觀經濟政策上。在2013年年初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宏觀政策要穩住,微觀政策要放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方針,全力維護中國和平發展的勢頭。2013年9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3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的致辭中強調,中國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穩定宏觀經濟政策,著力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表明中國已經具備大國自信,選擇了一條兼顧當前和長遠的轉型升級之路。在2013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國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制度改革上來,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所有這一切均表明,中國外交越來越強調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國外交正以更為寬廣的視野、更富進取的姿態在全球范圍內穩步展開。
注重科學運籌。中國有170多個建交國家,參與了絕大多數國際組織,如果不能有效運籌有限的外交資源,是不能達到日益上升的外交需求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外交方式上進行了科學運籌,在雙邊外交中拓展多邊外交舞臺,在多邊外交中強化雙邊外交,實現了外交效果的務實高效。
從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出訪行程安排來看,十分重視在雙邊外交中拓展多邊外交舞臺。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非德班訪問期間,同非洲國家領導人舉行早餐會,在訪問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期間與拉美11國領導人舉行午餐會。李克強訪問羅馬尼亞期間,在布加勒斯特舉行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開展了很好的對話和交流。此種在雙邊外交中構建多邊外交舞臺,大大節省了外交資源,拓展了中國多邊外交的舞臺,取得了很好的外交效果。
同時,中國領導人也十分重視利用多邊外交舞臺開展雙邊外交,增強多邊外交的影響力。習近平在出席G20峰會前后,安排對一些重要國家進行訪問,提前就一些重大問題釋放聲音,引發各方面的關注,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舉行雙邊會晤,交流一些治國理政的經驗,為多邊外交提供中國方案。李克強總理在出席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前后,也開展對一些國家的訪問,提出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外交倡議,并在峰會期間與多國領導人開展雙邊會晤,交流對一些問題的看法,深化雙邊協調和務實合作,效果突出。
此外,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十分重視在重大外交活動中創新外交方式,加強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增強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和親和力。比如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開展的莊園外交,受到世界關注,對增進中美理解和擴大共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巴厘島APEC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為普京總統送上生日禮物,開展“蛋糕外交”,以及彭麗媛作為主席夫人開展“第一夫人”外交,為首腦外交錦上添花。所有這些外交創新,符合外交科學規律,取得了超出預期的良好效果,開創了中國外交新局面。
抓住主要矛盾。策略運籌并非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2013年的中國外交,從中國改革發展的大局出發,直面矛盾和挑戰,在外交事務上更加進取擔當,尤其是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主動發聲,下先手棋,在較短的時間內扭轉了此前一度被動的外交態勢,贏得了中國外交的良好開局。
面對中國周邊環境“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復雜局面,中央領導頻頻出訪,采取“先外圍后周邊”的思路,努力尋求緩和周邊外交局勢的對策。習近平總書記當選國家主席后,首訪俄羅斯,與普京總統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系,中俄關系作為中國外交優先發展的方向,保持了高位運行,穩定了周邊外交的半壁江山。隨后,李克強總理首訪印度,提出一系列重大倡議,得到印度積極回應。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2013年下半年訪問中亞和東南亞國家,出席一系列東亞領導人峰會,提出了許多受到高度關注的外交倡議,中國周邊局勢得以穩定。特別是在緩和朝鮮半島局勢、管控釣魚島爭端、推動南中國海合作方面,中國領導人果斷決策,夯實了中國周邊戰略的穩定基石。在此基礎上,中央召開首次周邊工作會議,對經略周邊提出全面部署,鞏固了外交勝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