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底線思維
一個國家越具有國際影響力,面對各種明槍暗箭式的戰略考驗越大,越要求其外交具有底線思維。在處理任何問題的時候,既要爭取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又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利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一年來,在事關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等核心利益問題上,中國外交堅守底線,敢于和善于捍衛國家利益,牢牢把控中國和平發展的大局。
堅守原則底線。大國必須是一個有原則的國家,而且在原則問題強調信譽,言必信,行必果,這樣才能有大國擔當。一年來,中國在釣魚島主權、東海防衛識別區、南中國海爭端等事關原則問題上堅定不移,不僅自己要堅守原則底線,而且還要重視履約踐諾的底線,如果其他國家挑戰中國堅持的主權平等、不干涉內政等國際關系原則,中國則敢于動用全部資源施加反制。
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中國外交堅持原則,不回避矛盾,主動發生,主動布局,贏得了有利于我國的外交態勢。在劃設東海防衛識別區問題上,中國堅持原則,主動施策,精巧發力,頂住各種壓力,維護了我國正當權益。在中日釣魚島爭端上,中國堅持原則,掌握尺度,你進一步,我進一步,絕不吃虧,也不升級,實現了“打破實控未失控”。在南中國海問題上,中國牢牢把握維持地區和平穩定大局,積極致力于互利共贏,推動外交談判順利進行,反映出日臻嫻熟的外交技巧。對于一些國家的政治家不負責任的政治言行和外交表態,中國也堅持原則,敢于批評,并采取適當舉措,在不升級的前提下,開展必要的外交斗爭。即便中國卷入周邊國家的人道主義救援行動,也必須恪守在內政問題上的國際關系原則,不能逾越外交政策底線。
樹立大國心態。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作為一個綜合國力快速上升和社會模式與眾不同的大國,受到來自各方的懷疑、批評乃至打壓都是不可避免的。面對這些批評和打壓,中國不怕批評,不怕打壓,甚至面對打壓,從容應對,妥善處理,呈現出大國必備的心態。
中國領導人積極開展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積極引導輿論,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理解。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在出訪時,要么主動接受外國媒體采訪,要么在外國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主動向世界介紹出訪的目的和中國的政策主張,不回避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表現出自信從容的大國心態。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選派專家學者和相關官員,應邀到各國介紹十八屆三中全會及其政策變化,主動解釋中國的政策,回應外國的關切,正在走向良性互動。
同時,培養大國心態,關鍵是振奮民族精神。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819”講話中強調弘揚民族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大力加強愛國主義,振奮民族精神。2013年的公共外交強調奮發有為,孔子學院、友好城市、對外傳播等有了迅猛的發展。中國已與世界上131個國家,建立了2022對友好城市市洲,關系友好城市已成為中外地方政府和城市在各個領域交流的主要渠道。孔子學院和課堂的布點已經覆蓋了占世界人口88%的國家,有120個國家建立了440所孔子學院和648個中小學孔子課堂。目前還有400所國外大學在排隊申辦,等待審批。以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主流媒體為代表,實施傳播走出去工程,在世界范圍內建立網絡,主動設置議題,回應國際社會關切,影響力日益上升。文化部大力開展對外文化工作,歡樂春節等品牌活動影響力不斷加大。國僑辦僑務公共外交也發展迅猛,美國華僑反對ABC主播的抗議活動影響力受到重視。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大力實施服務企業走出去工程,多次召開研討會,推動外交資源和企業資源的統籌利用。此外,在熱點問題上,中國主動設置議題,開展危機公共外交,效果良好。
做好兩手準備。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既有向好的方向爭取和發展的可能,也有惡化乃至失控的危險。一年來,中國堅定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有力遏制了個別國家侵犯我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非法行徑。同時,中國主張在充分尊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和談判尋找妥善解決辦法。中方同東盟國家在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框架下啟動“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同文萊、越南就推進共同開發與海上合作達成一致,維護了南海的和平穩定。中國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就必須做好兩手準備,以革命的兩手反對反革命的兩手。
在遇到矛盾和問題的時候,中國既要不急不躁,積極創造條件,爭取事情向積極的一面轉化,通過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促成問題得到解決。與此同時,中國也要做好最壞的準備,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比如在南海問題上,相比地區和平穩定的大局,其他問題都是小問題。只要不改變現狀,不挑戰原先達成的原則和共識,一切問題都可以通過談判解決。一些國家暫時有困難,中國也可以伸以援手,共克時艱。但如果非得要以此挑戰底線,進而引發沖突和更嚴重的后果,中國也不怕,要做好最壞情況的打算,特別是軍事斗爭的準備。總之,和平歡迎,戰爭也不怕,唯有堅持原則,進退有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南海問題。在南海問題上是如此,在其他問題上亦是如此。
做好兩手準備,并不意味著立即啟動相關預案和計劃,而是實現有備無患。堅持底線思維,意味著在處理外交事務時要改變以往“防守反擊”的消極思維,貫徹主動規劃、主動部署和主動調整的積極思維,在幾乎所有問題上都要做好各種預案,甚至進行模擬演練,充分考慮到各種可能情況的發生。因此,對新時期的中國外交來說,既要有立足于和平發展的各種計劃和辦法,也要有處理最危險情況的準備,這樣才能有備無患,也才能維護和鞏固中國和平發展的勢頭,為中國長期和平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