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
待遇要大幅度降低嗎
建立職業年金等,別簡單大幅降低待遇
記者:改革不順利受到了什么阻礙?
鄭功成:改革不順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退休金制的路徑依賴深厚,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改革因存在不足而具有負面效應,將機關與事業單位分割推進的改革策略不當,以及迄今為止還未有妥善的改革方案……這些原因里,機關事業單位擔心職工群體利益受損無疑是關鍵因素。
因此,如何通過科學的制度設計來緩解甚至打消改革對象的后顧之憂,顯然是順利推進改革的重要條件。
必須指出的是,改革舊的退休金制度、建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完善新型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繞不開、躲不過的關鍵環節。
因此,目前既需要改革智慧,更需要改革決心與魄力,而做好頂層設計,并實行全國一盤棋自上而下地推進,顯然是必須的舉措。
記者:在您看來,公務員養老制度該如何改革?您有什么建議?
鄭功成:我的建議其實在2008年組織完成“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戰略”報告時,就已向有關方面系統提過了。主要包括十條:
一是讓機關事業單位一體聯動,而不宜分割推進;二是要通過結構優化來實現制度轉型,即以多層次制度安排替代單一層次的退休金,而不是簡單地大幅降低待遇,主張同時建立職業年金與年功年金制;三是個人必須承擔與企業職工相同的繳費義務;四是建立與企業退休人員一樣的養老金待遇調整機制;五是建立適宜的管辦機制及其與其他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機制;六是在實行年輕人同步起點的同時,制定中老年在崗者的過渡方案;七是采取分級負責制,即根據公職人員的歸屬明確劃分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責任;八是由國家支付改革的初始成本,即適當增加一次工資,以消減改革初期帶來的陣痛,促使制度平穩轉型;九是單獨運行,即基于公職人員的穩定性和規避基金貶值風險與保值增值壓力,可以單獨建賬,獨立運行;十是全國同步推進,不宜再經漫長試點,因為改革目標與方向都是明確的,不需要再“摸著石頭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