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問題是,怎樣來動員和開發民間智慧,怎樣來讓“民間智慧”通過一個暢通的渠道有效傳遞給決策層,從而變成決策層推進改革的重要參考。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不失時機地開發和汲取民間的改革智慧。
民間智慧是一個有待開采和加工的寶藏。從投入產出的角度分析,民間智慧的開發可以獲得“收益”,其中既有經濟收益、社會收益和文化收益,也有綜合性的改革收益。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俗話說得好,有什么樣的民間百姓就有什么樣的行政官員。有學者借用美國社會學家格蘭諾維特嵌入說,認為一個行政官員的改革理念和舉措是嵌入于這個所轄地區的社會關系中的。如果一個地區的民間創新求變的意識比較活躍,那么這個地方官員的創新活動也會相對較多。因此,對于改革推動者和實施者來說,面向民間,可以發掘更多推進改革的機會、路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亟待動員和開發民間智慧,使其成為改革的不竭動力和源泉。
尊重草根經驗和民間智慧,是有效動員和開發民間智慧的前提。在現實生活中,不少思想火花、技能及知識礙于權力而顯得有些無奈,有些則由于缺乏整理及開發而埋沒。尊重民間智慧,關鍵是官方智慧要以平等的態度看待、包容與接納它。各方智慧激蕩,總比決策者閉門造車更有優勢。因此,全社會,尤其是決策者和管理者,要樹立“民間智慧是重要智力資源”、“民間智慧資源的閑置是最大的資源浪費”的觀念。
要充分利用各種載體和平臺,汲取民間智慧。與傳統社情民意收集渠道不同,互聯網開辟了一個更加快速、便捷、廣泛地表達民意全新領地。尤其是微博等新媒體已成為最大的自媒體輿論場、社情民意集裝箱和民間智慧庫。適應網絡民意蓬勃發展的新形勢,改革的決策者需要以寬闊的胸懷和以人為本的理念問計于民,需要進一步優化機制,消化和吸納民間的意見和建議。同時,要鼓勵民間建立專門研究開發機構,通過收集、分析和研究,提供有價值的改革思想火花、具體改革方案設想等,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