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鄉村治理機制
提升公共服務建設美麗鄉村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擴大小城鎮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有效覆蓋,統籌推進農村基層公共服務資源有效整合和設施共建共享,有條件的地方穩步推進農村社區化管理服務。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如何建設美麗鄉村值得研究。一些農村“垃圾靠風吹,污水靠蒸發”,生態環境、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非常糟糕。未來我國即使實現70%的城鎮化率,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農村環境改善,政府要積極承擔責任,不能成為記憶中的故園。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說,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建設農民美好生活的家園,讓留在農村的農民能夠享受更好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逐步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質量,從而實現城鄉居民在社會保障制度并軌,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異。對此,一要讓人出得來,保障各種權利,土地、住房等財產要保護;二要進得來留得下,使農民能穩定就業,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享受均等公共服務。
從政策上來看,財政部推出了的一事一議獎補機制第一次直接將著眼點放在村級公益事業上,填補了長期以來我國公共財政對村級基礎設施投入的空白,健全了國家強農惠農政策體系。2008年到2013年,估算全國各級財政累計投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2391億元,帶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總投入5000多億元。
“建設美麗鄉村,要加大投入力度,盤活資金存量,集中力量辦大事?!必斦扛辈块L胡靜林表示,要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引導社會資金共同投入,形成“農民籌資籌勞、政府財政獎補、部門投入整合、集體經濟補充、社會捐贈贊助”的多元投入格局。(徐科)
保留鄉土特色推動城鄉一體化
“城鄉一體化”并不是一個新鮮詞匯,隨著發展城市化邁入新的發展階段,鄉鎮發展的迫切性日益凸顯。“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而多地正在進行的地方兩會,參會的代表委員也是紛紛獻計獻策,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落地。
2000—2012年,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差距由10.5個百分點擴大到17.3個百分點,這種半城鎮化狀態嚴重影響了城鎮化的質量和進程,進而造成了一系列社會問題。針對這種現象,一號文件特別提出,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促進有能力在城鎮合法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
雖然是發展一體化,但并不代表一模一樣的完全復制。北京市副市長林克慶在北京兩會上提出,目前在收入、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城鄉之間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林克慶表示,農村還是首先要把農村做好,鄉土風味、農耕文化的風貌要保持,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一樣化?!彼麖娬{,城鄉一體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目標是到2020年北京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
當代城鄉發展規劃院院長付崇蘭認為,鄉村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也是未來解決數億人口生產、就業、生活和居住的重要空間。所以在推進城鎮化的同時,還要借助土地、戶籍等制度改革,通過合理的體制機制,在保護農民利益和耕地紅線基礎上,吸引人才和資金投入“三農”,協同建設美麗鄉村,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