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史源淵:閑話家風

2014-02-09 16:51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我有話說

  作者:史源淵

  2月3日中午我在家里如約收看了《新聞30分》,當時看到關于一些名人后代“家風”的采訪,自己有感而發就寫了一條微博,沒想到第二天的CCTV13新聞頻道竟然報道了我的微博,上午九點多有同學微信告訴我微博上央視了,下午又有同學直接發來了她及時秒拍的電視新聞的照片(上圖即是當時同學傳給我的新聞照片)。原本只是一條非常普通的日常有感而發的微博,沒想到卻意外中了央視新聞的“地雷”。借此興致,我來談談家風。

  我微博的原文是這樣的:“我想我們家的家風就是:自己湊合點,緊著別人來。想來爸媽的言傳身教就是讓我耳濡目染的成為一個善良有擔當的人。”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在家里,爸爸吃東西從來都是讓著別人,總是先把好菜夾到別人碗里,自己非常湊合著吃;和家人一起自駕旅游,媽媽總是把中間的兩座(7座的商務車,中間兩個座位最舒適)讓給姨媽或者表弟坐,自己寧愿腿麻坐在后面。這些非常小的細節,我都一直深深看在眼里。雖然我成長在一個獨生子女的家庭,但是爸爸媽媽的言傳身教,讓我從小都學會不小氣,多謙讓。這樣一種“善良”,在現代社會有的時候就叫“傻”。被有心機的人利用就容易讓對方得寸進尺,自己被人欺負。長這么大,自然也吃過虧,但是家風這樣一種刻骨的品德,卻很難泯滅。雖然摔過跤,但是心態上卻從未說自己不要善良了。下一次我還是會“掂起老本行”,友善待人,真誠相對。

  為什么想在《回鄉記》里談談家風,起初的靈感來源于家風的表達。它不像我們學習的道理,有鼻子有眼,條條框框;它是非常樸實的、甚至是很“粗”的語言。因為自家的語言一定是帶有地方化的味道,帶有家鄉話的詞匯和表達習慣。“緊著別人來”這種表達,其他地區的人可能聽起來沒有什么,但是河南話尤其是南陽話里聽起來就會特別親切,我的微博被報道后,也引起了很多老鄉來人肉我的微博,也許是我的話觸發了他們關于家鄉的親切感和語言表達的認同感。所以,談起家風,就帶有家的味道,帶有記憶的痕跡。

  家風,在我理解,它是一種接地氣的、生活化的“家族式美德”。它可以是做人的道理,也可以是處事的原則,更可是哲學式的人生態度。它不拘泥于何種領域,也沒有家庭貧富之分。它可以是祖上傳下來的一本書、一幅字,也可以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給自己影響最大的一句話。它可以是以名狀的語言,也可以是模糊的、記憶拼接而成的星星點點。在采訪中,記得莫言說過,“一個村有村風,一個鎮有鎮風,一個家庭有家風。家風實際上是一個社會的道德價值觀念的最具體的表現。我們過去給兒子找媳婦,給女兒找婆家,都要看看這個家的家風好不好。家風不好的話我們都要考慮考慮是吧。家風好,代表著家庭出身的人人品好。為什么呢,因為他受的教育好。為什么呢,因為這家人在跟人相處的時候,遵循著一種社會所公認的道德價值觀念的精華,值得稱頌,值得一代一代發揚和傳承。

  那么,如何去傳承家風呢?從個人體驗來說,身教大于言傳。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言行,最能潛移默化影響我的價值觀。其中,行動大于一切,潤物細無聲。記得在新聞中,有一個普通市民談到他的父母帶著15、16歲的他照顧他的奶奶,在他的腦子里留下的印象非常深,正是因為他的父母非常孝順他的奶奶,于是他也非常孝順他的母親,他曾照顧他臥床的母親6個月,自己曾80多天沒有洗過衣服。父母的舉止言行,最能影響在價值觀沒有完全成形前的孩子。所以,家風最好的傳承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尤其是身教,烙下的痕跡更久遠。

  我們為什么要去談家風?因為有了一個好的“小家”,才有一個更良性的“大家”。如果我們每一個核心小家庭都能保持和傳承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念,那么整個大社會都會在道德和精神層面欣欣向榮。

2014年2月5日 于家中

史源淵,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碩士生,河南南陽油田人。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