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陽云云:山火治理需要現代化的管理方式

2014-02-10 17:48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我有話說

  將部分山林承包給個體家庭實行家庭經營,極大地調動了人們生產的積極性,農戶可以在符合國家政策的范圍內,即不改變山地的使用性質的條件下,自主規劃山林種植作物的品種。在以往,山林產出低,很多人不以為意。近些年,由于交通發達,不少人也開始人工培植經濟林。大片荒山被當地人改造成了經濟林、果園,有的還種上了獼猴桃等經濟作物。人們靠山吃山,山林的承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的家庭經濟收入,彌補了當地人均耕地面積少不足。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山地承包到個體,收益歸個體所有,也降低了人們對山林保護的責任意識。一旦山林發生火災,人們會認為損失只是個人的事,旁人積極參加救災也不會得到什么好處。與其辛辛苦苦冒險去幫別人救火,不如關起大門過自己的安樂生活,于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作為個體的農戶則沒有足夠的能力控制火勢。火勢剛剛起來的時候不容易發現,一旦發現,已經超出了自己的可控制范圍,因此只能嘆息、著急,隔岸觀火。

  其實,如果是小火,一般不會對山林造成太大傷害,相反,只會燒掉枯草和低矮的灌木,不會傷害到農戶精心培植的大樹。因此,每年農戶修山的時候,來不及人工砍掉這些枯草和灌木,就采取火燒的方式,燒掉之后方便來年山林的管理。不過,農戶一般都會比較注意控制火勢,萬一失控,火勢蔓延就會導致山林大火。不過,這種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也混淆了人們的判斷,火勢小的時候,人們不以為意,以為是承包戶在清理山上的雜草。而等到火勢蔓延,人們才意識到是意外火災,這時候的火勢已經不是幾個人幾個家庭可以控制的了。

  此外,部分收益較高的山林承包之后,剩下的公林因為經濟價值低,人們也很少關注。遠遠看見高山山頂起火,人們不以為意,因為高山上樹林少,只能長一些小灌木以及雜草,燒掉了很快就會再長起來,對大家而言,只不過燒掉了一些柴火而已,現在大家生活方式改變了,很少人燒菜做飯。況且,人們不用擔心高山上的火會蔓延到山下的林區,因為這樣火基本上成不了氣候,較高的山腰有巖石圈,阻斷了山火的蔓延,所以火燒到這里就會自然熄滅,除非遇到大風,否則火勢不會影響到下面成片的山林。

  于是在農村出現了一個現象,以前山林都歸集體經營,人人都能享受到集體山林的紅利,因此一旦山林發生火災,人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各個村都組織人去撲火。然而,山林承包之后,承包戶自負盈虧,同時也瓦解了人們對于山林保護的責任意識。私林著火,利益受損的是個人,于己無關;而公家的山林,則因為經濟收益低,且并非與自己直接利益相關,而救火的積極性極低。在這樣的情況下,“保護山林,人人有責”逐漸成為了遙遠的口號。

  三

  雖說山林承包機制實施之后,村民們參與救火的積極性降低了,但是并不能說是這種私人承包制度導致了山火的發生。其實,山火幾乎年年發生,時而發生在公林,時而發生在私人承包的山頭。山林承包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民救火的積極性,然而,山林承包之后,村民們組織起來積極救火、及時控制火情的情況也存在,只是這種現象在最近的6-7年內逐漸銷聲匿跡了。

  清叔曾經是李村的治保主任兼民兵營長,負責這一帶的治安和公共安全,曾經參加過多次山林救火。2005年正月的一個晚上凌晨,一個山頭發生火災,當時有熱心的村民發現了火情立馬給他打了電話,他接到電話之后,立馬組織了一群青壯年人一起去打火,其中幾個比較有經驗的人主動擔當起了指揮的角色,組織大家伙有序地撲火。由于發現及時,加上上百人的積極參與,火勢迅速得到了控制。其實清叔所在自然村離事故發生地距離好幾公里,而當時組織群眾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住的很遠,那片山林也非他們所承包。這次事故只涉及到了少數農戶的山林,但是,無論遠近、無論利益相關與否,他們都積極參加了救火行動,因此火勢才能很快被控制住,不至于蔓延開來,造成更大損失。

  今年年初的這場大火,他根據以往的經驗判斷,這場火其實是很容易就可以撲滅的。雖然事故發生在凌晨,或許始發更早,但是一開始發生在北邊山坡位置較高的地方,火雖然看起來大,但是因為大樹不多,燃燒的只是一些枯草和低矮灌木,后來才逐漸燒下來的。初二早上6-7點的時候蔓延到了較低的地方,但是離北邊山腳以及相鄰幾個較低山頭上成片的樹林還有一定距離。加上此時吹的是北風,這是救火的一個好機會。然而只是在清晨聽到了2輛消防車開過的聲音,一天過去了,火勢依然還在蔓延,直到初三的早晨火才熄滅了。這樣的火由村民集體撲火容易,可是對有限的消防官兵和專業救火隊員來說,就不易控制。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