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山林防火原本是一件公益事,曾經一度是所有村民義不容辭的事。然而,如今成立了專業的救火隊之后,村干部不敢也不能組織群眾積極救火,怕出意外。而救火隊員要是發生意外,那是光榮,是工傷;村干部組織群眾救火時出意外,那就是干部的責任,要是出了人命,那積極組織群眾的干部絕對脫不了干系;要是群眾自發組織起來救火時出了意外,那是個人的事,個人就只有得不償失了。為了他人的利益而讓自己吃苦冒險,值不值得?為了集體的那點利益而去冒險,值不值得?集體那點利益,分到各人頭上就顯得非常微不足道了。權衡利弊得失之后,還有幾個干部、幾個群眾愿意去冒險組織起來去救火?
山火無情,一旦火勢蔓延,就會有成片的火勢蔓延開來。雖然各家各戶知道自家承包山林的界限,但是這種界限并不能阻止火勢的蔓延。山林防火之所以是一件公益事,也是一件需要群眾共同參與的事,就在于助人亦是助己,只有他人山林的風險排除了,才算是真正免除了自家山林、集體山林的隱患,才能確保家園的安全。
雖然各鄉鎮都成立了救火隊,119也能直接向消防隊求助,然而遇到像2014年正月里的這場大火,即便出動了消防車、出動了專業的救火隊,他們也是束手無策,這場災難和損失依然沒能避免。原本如果及時動員群眾救火,在火勢還沒有完全蔓延開的時候,就能夠及時控制并滅火,村里其實不乏有經驗、有能力的熱心群眾。卻因為等待專業人員而錯失了最佳救火良機,等專業人員來了,火勢已經不可控,幾輛有限的消防車面對這樣的山火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大火燒了一天兩夜之后,終于因為山邊高速公路的阻隔而熄滅了,這件事也終于結束了。
群眾與村集體分割,群眾沒有義務為集體出力,逐漸退出村莊建設,村莊公共建設就只能救助于市場和國家,國家提供資金,通過市場主體提供服務,最后就成了政府花錢購買公共服務了。如今的山林防火雖然在性質上不能算是政府在花錢購買服務,不過結果也差不多,防火救火主要是林業站以及其下屬救火隊的事,他們拿工薪,所以理所應當要為群眾辦事。
五
我想起前些年經常可以見到的鄉鎮農技站每年在特定時節會給農戶發放宣傳單,并進行技術指導,即使防蟲防病。尤其記憶深刻的是稻田防蝗蟲。蝗蟲防治是水稻種植過程的重要環節。如若發生蝗災,數以百畝計的稻田都極有可能顆粒無收,而不僅僅是哪家的稻田被毀。因此,農技站非常重視每年的蝗蟲防治,及時向農戶宣傳動員,并積極尋找合適的殺蟲劑,號召大家在特定時間一起消滅蝗蟲。出現蝗災的時候也會及時向全區各村通報災情和傳達應對措施。
山林防火跟稻田防蟲有很大的相似性,即具有很強的公共性,出現這樣的災害不是靠單家獨戶的力量可以阻止的,而是需要大家的積極參與。群眾組織和群眾參與在類似這樣的公共事務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是簡單的技術、職能分工和所謂的“專業工作隊”成立就可以解決的。公共事務須得保持其公共性,須得保持與群眾之間的密切聯系,不應人為地去推動專業化而割裂群眾與公共事務的聯系,認為這就是現代化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