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特權痼疾的對策
治理特權痼疾,既需要信心,也需要決心,更需要對癥下藥的良方。我們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從教育、制度、監督和懲處等方面入手,努力從根本上遏制和逐步清除特權思想與特權現象。
強化思想教育的引領是反對特權思想的基礎。要從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入手,抓住各級領導干部這個教育重點,堅持經常性,注重針對性,突出實效性。一方面,要豐富教育內容,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廉政法規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使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自覺遵守廉政準則,從根源上遏制特權思想。一方面,要改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堅持集中教育與日常教育相結合、典型示范與反面警示相結合,采用廉政談話、任前談話、述職述廉、參觀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加強廉政宣傳教育,筑牢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思想防線。此外,清剿特權思想文化,全面推進廉政文化“六進”活動,凈化社會文化生態,形成尚廉鄙腐的社會文化環境。
注重法規制度的完善與執行是反對特權現象的根本。完善反對特權的法規制度,切實提高法規制度的科學性、規范性與有效性,減少體制障礙和制度漏洞。一是圍繞管人管錢管物及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重點監控,先行加強法規制度建設。二是以決策權的規范行使為重點,以執行權的陽光公開為支撐,以監督權的權威有效為保障,進一步建立健全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確保崗位職權在法定軌道上運行。三是將現代科技手段融入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之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科技網絡技術,實行政務在網上公開、審批在網上運行、資源在網上交易、資金在網上流通、監督在網上實施,實現權力運行的流程再造,從而有效防止暗箱操作。同時,要切實提高制度的執行力,對違反法規制度的行為必須堅決予以追究,不允許任何集體和個人凌駕于制度之上,實現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推進權力的公開與監督是反對特權現象的保證。沒有公開就沒有監督。要完善各項施政行為公開制度,切實推進黨務、政務、廠務、村務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提高公開的范圍和質量,讓“特權”現象受到社會各界的監督及相關部門的制約,使其無處遁形。
同時,要整合社會監督資源,進一步協調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政協和民主黨派監督、政府內部監督、司法監督、新聞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等力量,健全巡視制度,形成強大的監督合力。當前最重要的是做好以下三項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監督機制,如健全發現特權問題機制,著力加強事前和事中監督;健全糾正錯誤機制,發現問題迅速解決;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二是擴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與監督權,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加強黨組織、各民主黨派和普通群眾對領導干部的監督,營造“人人反特權”的濃厚氛圍。三是加強公眾輿論監督尤其是網絡監督,凈化公眾監督環境,健全實名舉報機制,保護公眾監督權,建立舉報人信息保密機制,積極營造網絡反腐氛圍。
加強對特權現象的懲處與追究是反對特權現象的利器。堅持有特權必反、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論什么人,不論其職務多高,只要觸犯黨紀國法,都要受到嚴肅追究和嚴厲懲處。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堅持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例外。當前,尤其要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對違反者嚴肅懲處,以儆效尤;嚴肅查辦領導干部以權謀取不正當利益、與民爭利、損害群眾利益的特權案件,切實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本功能,增強查辦案件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法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