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米紅:“統一城鄉居保”對于鼓勵地方政府系統合并碎片化的城鄉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優化城鄉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均衡城鄉之間的財政補貼奠定了制度基礎。它將在制度模式、籌資方式和待遇支付等朝著城鄉均衡型的社會養老保障公共服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真正打破城鄉養老樊籬的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新農保的有效融合,但是這兩個制度在設計上有很大不同,目前尚沒有比較好的思路。建立于上世紀90年代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為了配合國企改革設立的,這個制度設置有很多條件,其中,必須要有完整的繳費記錄,必須繳費達到15年以上等等。而新農保則沒有這些條件,甚至沒有繳費,也能領取養老金。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目前還是適合正規的企業,如果當時也考慮城鄉統一的養老保險,則會降低城鎮職工改革的積極性。
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前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王振耀:這可以視為中央首次在福利問題上消除城鄉差別,在基本養老保險方面,將不再區分城市、農村的身份。由中央財政統一承擔責任,起步雖然還很低,但起碼可以保證你的基本生活,尤其是對農村的老人來講,他沒有后顧之憂了。“城居保”‘“農保”合一非常具有操作性,對于事業單位、城鎮職工這兩類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也有促進,因為底線起不來,高線也沒法動。
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教授胡繼曄:新農保和城居保這幾年的發展速度空前,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養老保險制度覆蓋面擴大最迅速的時期。此次之所以選擇城居保和新農保進行合并,是因為這兩種制度都比較新,制度性障礙不大。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一種典型的普惠制公共政策,將對解決我國老年貧困問題起到重要作用。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社會問題專家夏增民:目前雖然只是將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養老保險合并,離整個養老保險制度并軌距離尚遠,但是這將化解長期以來因為戶口、身份而造成的社會公共服務水平的差別,為城鎮化工作的深入開展在社會保險制度上作鋪墊。當前,公眾還普遍感覺到社會缺乏安定感,擔心老無所養、病無所醫,處于一種焦慮狀態,形成不好的社會心態。養老保險制度新一輪改革啟動,把改革的紅利分享給全社會各個人群,立意解決社會公眾的“后顧之憂”,能部分緩解“社會焦慮癥”,有利于社會健康發展。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當前新農保僅及城市退休人員二十分之一的低標準,顯然難以滿足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合并后的“城鄉居保”必須重新考慮確定養老金標準的原則,并按照這些原則確定一個初步的標準,通過一段時間的過渡,使之能夠真正滿足城鄉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統一“城鄉居保”僅僅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不過,不管怎么說,畢竟這是向“統一”走出的第一步。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國軍:統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釋放出一種更為公平的信號,將來可能會涉及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并軌的問題,到時整個國家將形成一個整體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從長遠的趨勢來看,當養老保險制度并軌之后,醫療制度并軌的可能性也會增大,整個社會保障制度從養老保險這個領域進行突破,最終會實現全面并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