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平:我國現行隱性存款保險制度的局限性】
西北大學法學院隋平撰文指出,我國現行隱性存款保險制度存在較大的道德風險。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已有數百家中小金融機構因種種原因倒閉或破產,他們的市場退出基本由央行或地方政府全面買單,這給政府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其次,我國現行隱性存款保險制度不利于金融市場的公平競爭。長期以來,國有商業銀行擁有國家信用作為后盾,非國有商業銀行只有接受籌資困難和籌資成本較高的現實。因此,中小商業銀行根本不可能擁有與國有商業銀行公平競爭的機會。再次,現行的隱性存款保險制度缺乏必要的市場約束,造成商業銀行投機嚴重。銀行作為特殊的周期性行業,直接受制于經濟周期的影響。在經濟發展的高潮期,為了追逐高額利潤,商業銀行往往會忽視潛在的風險,降低貸款條件和審核標準,投機嚴重。而經濟發展一旦處于衰退期,銀行就必須承受不良貸款增多和資產貶值等不確定性風險,處理稍有不慎就會陷入連鎖傳染的陷阱,從而對經濟發展造成致命打擊。
(摘編自《光明日報》)詳細》》
【姜長云:解決“誰來種地”問題需要新思維】
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姜長云撰文指出,解決好“誰來種地”問題,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深遠。就總體而言,解決“誰來種地”問題,需要拓寬視野,寬、長、高并舉。通過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拓寬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的寬度;通過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改造提升,提升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的高度;再通過培育新型農業服務主體、構建發達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拉伸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的長度。三管齊下,解決“誰來種地”問題就會思路大開。
(摘編自《經濟日報》)詳細》》
(光明網記者 唐麗華整理)
歡迎關注【光明網理論動態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