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鄉村學校少年宮
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文明委副主任 吳靖平
近年來,四川省文明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要求,以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為目的,以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為抓手,以關愛留守兒童為重點,扎實推進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強化統籌協調,著力破解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難題。我們堅持把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三農”工作的民心工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工程,大力推動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在體制機制上,實行“五個納入”,將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構建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在政策舉措上,制定出臺了《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實施意見》《深入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意見》《進一步推進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實施意見》等文件,確保目標任務、責任主體、項目經費、考核督促落到實處。在工作思路上,堅持“反彈琵琶”,突出抓好民族地區、貧困山區、革命老區、地震災區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建好活動陣地,充分發揮鄉村學校少年宮培德育人重要作用。我們把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列入 “十二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作為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著眼“四步覆蓋”梯次推進。按照“一鄉(鎮)一所少年宮”的標準,加大鄉村學校少年宮規劃建設力度。全國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所轄鄉鎮2013年率先實現全覆蓋。通過“四個渠道”投入資金。堅持最大限度利用學校已有硬件設施,以財政投入為主,倡導文明單位與鄉村學校少年宮結對共建,動員社會組織以掛牌冠名形式參與援建,以獎代補支持鄉鎮中心學校積極自建。發揮“四種作用”用好鄉村學校少年宮。開展中華經典誦讀,實現“以讀養德”。開展童謠傳唱、琴棋書畫文體活動,實現“以樂促智”。開展科技發明、田間勞作實踐活動,實現“以技促能”。開展鄉風文明勸導、“保護母親河”志愿服務,實現“以行育德”。
突出工作重點,扎實開展留守兒童關愛行動。我們長期堅持開展以 “學有所教、病有所治、托有所居、困有所幫、愛有所依”為主要內容的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完善“聯動化”關愛服務體系。省、市、縣三級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成員單位的職能職責。把留守兒童作為黨員干部到農村“走基層”、社區“雙報到”、災區藏區“結對認親”的重點對象。搭建“網格化”關愛服務平臺。堅持常年開放鄉村學校少年宮,發揮各類服務陣地的作用。推行“項目化”關愛服務方式。采取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公益基金支持、志愿者服務等方式,推出23個關愛公益項目。組建4546個志愿服務組織、吸納75.8萬名志愿者,幫扶留守兒童超過130萬名。打造“特色化”關愛服務品牌。積極創新關愛服務內容、形式和手段,形成了一批效果佳、反響好、輻射廣的關愛服務品牌。
我省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雖然做了大量實實在在的工作,但還存在相當的差距,特別是個別偏遠民族地區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還跟不上,非法使用童工等問題還需下大力氣解決。我們一定認真貫徹落實這次會議精神,學習借鑒兄弟省區市的經驗做法,進一步做好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