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來自城鎮化發展模式的原因:粗放式、躍進式城鎮化與大城市病。中國城鎮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以高耗能、高污染為特征的發展模式,片面追求快速城鎮化使得一些特大城市規模無序擴張,人口壓力過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超過極限,環境污染、居住擁擠、交通堵塞、房價高企等“大城市病”凸顯。一是片面追求大城市,高速城鎮化,使我們走了一條高能耗、高污染的城鎮化之路。根據有關數據分析,城市規模越大人均消耗的能源越多,一個農民轉變成城市人,平均能耗將增加3~5倍;如果直接進入大城市生活,尤其是特大城市,能耗將增長5倍。大城市是全國能耗和碳排放的大戶,以北京為例,2012年的常住人口已達到2069.3萬,全市能源消費量7177.7萬噸標準煤,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0.436噸標準煤。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城市高耗能、高污染程度將不斷加深。
二是城鎮化進程中大量的建筑揚塵,加速霧霾形成。伴隨著中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中國城市正在迅猛地“長大”,來自衛星遙感圖像的數據顯示,整個國家的城市建成區面積在過去20年中增加了2倍以上。2000~2011年,我國城市建成區面積增長76.4%,城鎮建設用地年均增長110萬畝以上。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建筑工地揚塵導致PM2.5的大量產生。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結果表明,土壤塵對北京地區PM2.5的貢獻率為15%,在秋冬季節,來自建設工地的浮塵和街道的再懸浮塵是土壤塵的主要來源。2012年中國建筑業增加值35459億元,比上年增長9.3%。而大部分施工單位環境意識淡薄,環保技術水平落后,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施工現場缺乏嚴格有效的管理,使得建筑施工揚塵大范圍飄散,對城市空氣環境造成較大污染。
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