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踐行核心價值觀,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2014-03-04 09:08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我有話說

  作者: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丁元竹

  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高國家治理能力離不開每個社會成員的努力,中國有句古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必須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提高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社會文化事務、自身事務的能力。這里的“自身事務”既包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事務,也包括居民自身的修養和行為。治理是指一系列的價值、政策和制度,通過這些,一個社會可以來管理它的經濟、政治和社會進程。它是一個社會開發經濟和社會資源過程中實施管理的方式,也是制定和實施決策的過程。治理還被界定為限制和激勵個人和組織的規則和制度。

  一、社會規范是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

  每個社會成員自覺遵循社會規范才能夠實現社會秩序,實現天下大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這都透徹地分析了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在治理體系中的作用和個人修養在提升國家治理能力中的角色。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它要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遵從社會規范,形成合群愛群的公德。這是一個把社會制度內化為個人內心規范的過程。合群的態度,樂群的行為是社會治理的基礎。社會規范以社會制度為基礎。制度包括法律法規、風俗習慣、組織章程、政策措施、游戲規則等,一旦形成,將成為社會規范。如果人們接受了這些社會規范,就會形成社會治理或社會控制體制機制,一方面表現為個人對于社會集體行為的從眾意識和一致行動,另一方面表現為個人對于權威的順從,進而在從眾和順從中形成社會秩序和社會活力。

  制度是社會成員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為了讓規范變得有意義,社會規范本身必須是社會的多數人所能接受的。制度可以分為兩類,正式制度,通常是通過文字建章立法,包括法律等,法律是國家強制的制度和規范,各個地區、部門的規章制度也是強制性的。非正式制度沒有文字記載,多是約定俗成,但是在人們的行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通過民德和民俗體現出來,它經過長期的教化和社會化把政府的強制的規范和社會約定俗成的規范內化為人們行為,受社會輿論監督。民德通常是一個民族最珍視的原則,要求每個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守,違者必須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或嚴肅懲處,例如不贍養老人,虐待兒童婦女都會遭到社會的強烈譴責。民俗是指導日常生活的行為規范。2014年12日,中央各報都在顯著位置刊登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既是國家意識,也是民族意識,更是個人的行為規范,是新時期我國社會成員行為的基本規范和準則。

  二、價值觀是社會規范的基石

  價值觀社會規范的基石。價值觀是文化中的共同的東西,它告訴人什么是好的、對的、合適的,也告訴人什么是壞的、錯的、不合適的,它決定了人們的喜惡,也直接影響人們的行為。它可以體現在具體的行為中,也可以體現在一般的判斷里,用來規范自己,判斷別人。盡管文化中的某些文化價值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但是大部分的價值觀,特別是成就感、效率、物質享受、平等,等等,都會保持相對的穩定性。這也是為什么中華民族歷經千年,始終保持認同的原因。

  當下的問題是,如何把這些核心價值內化為全民族的行為,逐步變成民德、民俗,成為全體社會成員遵循的行為規范。把全體人民認可和認為可以接受的核心價值內化為民族的行為不是一朝一夕的過程,需要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的努力。對此,一定要有清醒認識,切不可僅僅認為通過媒體的宣傳就可以樹立支配人們行為的價值觀。

  一是兒童要從家庭開始,從其社會化的進程初始階段教化。在出生不久和開始具備自我的初始階段,兒童只會模仿身旁的人的言行,特別是與他們互動親密人德言行,這時,父母和家庭成員的德行就顯得特別重要。之后,他們參與父母的生活圈子、朋友的生活圈子,再后來他們進入學校和職業,這些過程中,他們不斷模仿別人,受到鼓勵,也受到騷擾,他們的人格、行為逐步被塑造出來。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德行和信仰,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自立、自尊。教育若沒有德行和信仰,就難以成為國家的核心力量。

  二是當代社會化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新媒體的出現,以及年輕一代在接觸新媒體的過程中逐步實現社會化,形成的自己的行為規范和人格特征。社會化是社會成員的文化塑造、學習及其生活態度養成和價值觀培養,行為規范的過程。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成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這個過程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完善的重要過程,也是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過程。

  三是要崇尚知識、思想和文化。知識、思想和文化復興是偉大民族復興的基本標準,要通過文化潛移默化為人們的生活方式,用知識引導人們的生活,以思想涵養人們的內心,使整個社會的定力得以培育。

[責任編輯:宋雅娟]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