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系列解讀二】
作者: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教授 丁元竹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社保是民生之基。重點是推進社會救助制度改革,繼續提高城鄉低保水平,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為特殊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提供保障,為人民創業奮斗解除后顧之憂。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與職工養老保險的銜接辦法,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鼓勵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商業保險。完善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制度。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水平掛鉤聯動機制。發展老齡事業,保障婦女權益,關心青少年發展,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和困境家庭保障,做好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和殘疾預防,支持慈善事業發展。讓每一個身處困境者都能得到社會關愛和溫暖。進入新世紀以來,政府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領域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內地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2014年春節過后的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就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做出決定,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合并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彰顯了中央政府加快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心和信心。現行社會制度依然存在諸多短板,除了城鄉社會保障發展不平衡,農村地區明顯滯后等狀況外,2013年以來,養老金制度改革和創新問題引起各界廣泛關注,學界觀點建議諸多,民間議論紛紛,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媒體報道頻頻。各方逐步將其上升為養老金的頂層設計和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上來。
圍繞著這個所謂的頂層設計及其改革,出現了養老金安全性(包括提高收益率和多元化投資等)、基礎養老金、延遲退休、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等一攬子說法。在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已經影響全家萬戶,這個問題得到關注和深入討論不無道理。當前的問題是,什么是頂層設計?如何深化養老金體制機制改革?在我看來,要回答這些問題,不如回到問題本身,看看當前的養老保險制度到底存在哪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的堅持原則是什么?以及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
(一)內地養老保險體制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當前,內地養老保險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碎片化嚴重,存在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農村養老保險。社會保障內部的各類保險采取的方式不一樣,有積累制的,也是半積累制的,還有其它的形式,積累制與個人的收入有很大的關系,每個人的收入又不盡相同,就自然造成養老金交費和待遇上的差異。
二是全覆蓋的體制機制雖然已初步建立起來,但待遇水平不高,差異較大。截止到2012年底,內地社會基本養老制度覆蓋人口大約2.6億人,其中有l.9億人繳費人口,7000萬人為領取養老金的人,這就是說,3個人上繳工資的28%來支付1個人的養老金。
三是養老金存在缺口。內地實行養老保險積累制的職工的個人賬戶并不在職工自己手里,而是掌握在政府手中,基本養老保險收不抵支和的部分統籌賬戶挪用個人賬戶,就出現了職工個人賬戶“空賬戶”問題,如何加強養老金的監管,尋求投資多元途徑,包括市場手段,實現養老保險金的規模不斷擴大和保值增值就成為解決養老金缺口的關鍵??傮w看來,內地養老金的維持相對來說比較緊張,這種態勢還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四是老齡化進程不斷加速,養老壓力越來越大。到2012年底,內地的老齡人口已經達到1.94億人,2013年超過2億人,在老齡人口中,失智失能的老年人2012年已經到3600萬,2013年達到375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