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干事帕斯卡爾·拉米:
中國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作者: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干事 帕斯卡爾·拉米
同濟大學財經研究所所長、教授 石建勛
帕斯卡爾·拉米(Pascal Lamy)出生于法國。他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曾先后就讀于包括巴黎高等商業學校(HEC)和法國國立行政學院(ENA)在內的多所知名的政治和經濟院校。
1981年至1983年,拉米擔任法國前經濟和財政部長雅克·德洛爾的顧問,后又擔任法國前總理皮埃爾·莫魯瓦的私人辦公室副主任。德洛爾1985年出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后,再次將拉米招入麾下。1985年至1994年,拉米一直擔任德洛爾的辦公室主任,并代表德洛爾參加西方七國會議。1994年至1999年,拉米進入里昂信貸銀行擔任首席執行官。1999年9月至2004年11月,拉米出任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事務的委員。
從2005年9月到2013年8月,拉米連續擔任兩屆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
目前他還參與歐洲-雅克德洛爾學院研究所智庫的工作,擔任世界旅游業道德委員會主席、牛津馬丁學院"后代委員會"主席、歐洲進步研究基金會副主席,并參與到全球海洋委員會和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以及相關國際事務的各種項目中。他還是盧浮宮音樂家古樂團(馬克·閔可夫斯基樂團)董事會主席,國家政治科學基金會以及湯姆森路透創辦者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巴黎高等商業學校兼職教授,歐洲的西蒙娜·韋伊治理中心(洪堡-瓦德利那治理大學)戰略顧問等。
拉米是關于全球治理、歐洲和國際貿易的若干書籍和報告的作者。他最近的出版著作是《為了將來的現在》和《日內瓦共識》。
2月21日,拉米應邀參加以"探索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潛在機遇"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這也是同濟大學經濟管理學院30周年院慶系列活動的首場報告會。拉米在主旨演講中說,隨著世界經濟轉型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配置發生了變化,經濟區域化成為新的特征。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國深化改革開放、應對世界經濟發展新變化的重要舉措,對中國未來發展大有裨益。他指出,隨著中國勞動力低成本優勢的失去,勞動力市場亟待轉型;中國要更多關注高附加值的服務業發展,自貿區在這些領域可發揮重要作用。自貿區的設立與運作顯示了中國進一步改革和開放的決心,也對政府的管理模式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會后,同濟大學財經研究所所長石建勛教授受本報委托與拉米先生進行了對話和郵件交流訪談。
國際經濟正處于較大轉型過程中,與此同時,中國正進行新一輪改革開放。近日,本報請曾經連任兩屆WTO總干事的拉米先生,談談他如何看待中國加入WTO十多年來的表現,談談他對未來中國以及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期望。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