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中國在2001年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國,您如何評價和看待中國加入WTO以后的表現?目前,WTO談判遇到許多困難,有人認為,WTO已經停滯,沒有前途,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將終結WTO。作為曾經連任兩屆的WTO總干事,您對此怎么看?
拉米:如果有人問我,在過去的50多年中,世界發生的最重大事件是什么?我的答案是:柏林墻倒塌和中國加入WTO。中國加入WTO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也影響了全球經濟的結構和模式。
首先,加入WTO后,中國不僅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不同類型消費者負擔得起、可供充分選擇的優質商品,而且也保證了中國自身具有足夠的物質基礎,使得國內4億多人口在如此短暫的歷史時段內得以脫貧,這不僅是人類歷史上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簡直也是個奇跡。其次,中國為推動世界貿易蓬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加入WTO前的貿易總量僅占全球貿易量的4%,十多年的時間,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之一,不僅出口方面,進口方面也是如此。第三,為WTO其他成員的商品進入中國市場敞開了大門。由于中國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多年后,國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經濟支付能力獲得快速提高,目前世界上諸如美國、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日本、韓國等WTO的其他發達成員與發展中成員的商品均已大量進入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種種跡象顯示,中國商品進口需求趨勢還將獲得進一步提振。因此,中國加入WTO是世界多邊貿易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性事件,由于中國的加入,使得WTO本身更加展現出是具有全球性貿易特征的世界貿易組織。
展望未來,作為WTO的關鍵成員,中國將在合力推進貿易開放和全球貿易規制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希望中國繼續參與WTO工作,幫助WTO繼續推進更加開放和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希望WTO繼續加深與中國的關系,幫助中國應對改革挑戰。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中國都需要WTO,WTO也同樣需要中國。
WTO有缺陷,我不止一次說過WTO不是盡善盡美的,過去10年的多邊貿易合作表明,我們需要這樣的國際組織,即使它不完美。WTO這一多邊貿易體系不是個可有可無的“雞肋”,我并不認為它已窮途末路,恰恰相反,它真真實實地在良好運轉著。雖然它受到了沖擊和挑戰,但它產生和發展的目的是讓國際貿易保持開放、引領全球走向復蘇。多邊貿易體系在消除貧困、解決危機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危機過程中,多邊貿易體制實際上發揮了遏制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作用。雖然目前爭議不斷,但國際社會對以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的共識并未發生根本性動搖。WTO成員當前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設法推動多哈回合談判起死回生,進而促進總體改革。
TTP和TTIP并不是什么新威脅。這些多種形式的貿易協定從多邊貿易體系建立之初就存在著,但都列在全球貿易協議之后的次佳選擇,它們只是一種優惠貿易協定類型,對多邊貿易體系并不會產生多大影響。另外,由于談判進程很慢,我們沒必要對這種還未完成的談判杞人憂天;談判也很復雜,現在我們不能確切地判斷美歐的TTIP和TTP到底會對多邊貿易體系產生多大影響,必須等到談判結束時,看各國之間究竟能達成多少互利協議。
從全球國際貿易的大格局看,雙邊協議對于訂立雙方而言是透明的,但對于其他貿易伙伴則可能是缺乏透明度的;在訂立雙邊協議時,小國、窮國往往處于劣勢。國際貿易問題的核心是發達國家同新興國家之間的差異,而窮國基于政治現實考慮往往支持多邊協議。我認為,無論多邊的還是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FTA),都無法取代WTO。
目前在談的TTP和TTIP,如果中國不參加,這個協議的作用就非常有限,如果中國參加,那它就會是一個比較多邊的全球協議。中國正在和許多國家展開FTA談判,它們也許能滿足中國地緣政治以及短期的商業需求,但長遠看來,這不能滿足中國的長遠需求。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的,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因素,就中國的貿易規模來看,它們也無法代替W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