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不僅要有堅實的物質基礎,還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對于正處在大變革、大發展、大轉型社會背景下的中國來說,科學規范、積極向上、健康進步的價值觀在凝聚社會共識,積聚全民力量方面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在共同的價值認同基礎之上,才能有集體行動。
從根本上說,價值觀是解決一個社會集體行動的基本前提,它要求人們在頭腦中、在心靈深處形成一種共識。這一方面,不僅中國社會意識到了,西方社會也有深刻認識。現在所謂的“普世價值”說白了就是現代西方社會把其價值觀推向世界的沖動,它背后是一種社會狀態,是一種社會發展方式,甚至是一種社會利益分配。為什么西方要將其它稱為“普世”呢?顯然,如果整個社會都認可了西方的那種價值觀,那西方社會的行為模式、發展方式、利益格局就會在世界上大行其道。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我們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性與緊迫性。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有利于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圓我們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為了我們、屬于我們價值觀。
當前社會上存在一些價值失范、道德滑坡的現象,這并不是說我們沒有價值觀,而是還沒有形成適應現代中國社會改革發展、適應現代中國社會奮斗目標的價值觀。因為中國社會經過三十多年的社會大轉型、大變革,一些既有的價值觀已不適應新的社會發展要求,可是新的價值觀還沒有確立起來,于是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就像走馬燈一樣你方唱罷我登場,價值迷茫、價值沖突的現象越演越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將各種思想思潮統一到符合中國社會的價值目標、價值導引、價值準則上來,讓大家的行為有基本的、共同的評判標準,以凝聚社會共識,進而形成共同行動。
青年人樹立正確價值觀尤為重要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體社會民眾的事,而在整個社會群體中,青年人屬于價值觀的培育、形成和確立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關鍵時期,如果不用正確的、健康的、向上的價值觀引導,一些不好的價值觀就會占據青年人的心靈,不良的行為也就隨之而來,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比如前段時間,某高校的大學生竟然給舍友投毒,而且這種現象竟有了蔓延態勢,以至于現在一些大學的學生畢業的時候,竟然打出標語“感謝舍友大學四年不殺之恩”。這看起來是一種調侃,但調侃背后著實讓我們笑不出來,因為它體現的是當前一些大學生活嚴峻的客觀現實,以及客觀現實背后大學生價值觀的一種墮落。
目前之所以把大學生當成踐行社會價值觀的主體人群、目標人群,主要因為他們正處于價值觀的形成、塑造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能夠為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那對于他們未來走好人生之路,甚至對國家發展都有很大的意義。
踐行核心價值觀黨員干部應起導引、主導和示范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每個人都應該踐行,但是由于不同群體在社會中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同,一些群體在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要有更多擔當,更多責任和更高要求,這就是黨員干部,他們應起導引、主導和示范的作用。
從本質上講,領導干部和共產黨員就是普通社會公眾,他們來自于普通社會公眾,他們與普通的社會公眾在權利方面是沒有任何差別的。但當他們選擇擔任國家的公職的時候,客觀上就會發生身份變化,即他們就會從理論上成為社會中的先進分子。既然是先進分子,對于社會所倡導的就應該先做、多做,這樣普通民眾才能跟著繼續往前走。尤其對一些領導干部來來講,當他們握有公共權力、掌控公共資源的時候,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產生放大效應。
這些年一些不好的價值觀在社會上大行其道,甚至已經潛移默化成為了“潛規則”。 一些黨員干部甚至成為這些潛規則的實踐者、傳播者甚至制造者。如果黨員干部不能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抵制這些潛規則的行為,那么人民群眾就會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是一種口號和標語,這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傷害是巨大的。
對于一個社會來說,價值觀最重要的是能真正發揮作用,所以希望通過黨員干部的率先垂范,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體現。只有在全社會建立良好態勢,人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真正地在社會中確立起來。
(光明網記者 康慧珍)
專家簡介:
辛鳴,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致力于以哲學視角研究社會發展和制度創新問題,重點關注當代中國社會的經濟改革、政治發展等方面的問題。出版學術著作《制度論:制度哲學的理論建構》、《道理:中國道路中國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