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歷史研究與歷史書寫中,我們強調歷史書寫優先于歷史研究;在大歷史與小歷史書寫中,我們強調小歷史書寫優先于大歷史書寫。由小歷史而大歷史,人人都是歷史學家,歷史離我們并不遙遠,歷史就在我們身邊。公民是歷史的參與者,同時也是歷史的書寫者。 歷史系教授們有責任組織小歷史編纂活動,歷史系大學生應成為小歷史編纂的主力軍與倡導者。由點而面,積極推廣小歷史編纂活動,形成小歷史書寫的社會風氣。如果能做到人人有傳,家家有譜,村村有志,小歷史書寫就會進入成熟時期。目前,只能算是發展初期。中國有著悠久的國史書寫傳統,今天則可以改造一下,將之推廣為公民寫史的傳統。
關鍵詞:小歷史書寫 公民寫史 個體史 家族史
作者簡介:錢茂偉,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歷史系教授,歷史學博士后,浙江寧波315211
由于各種原因,小歷史書寫尤其是平民歷史的書寫,是我們這個國家、民族所忽視的。我國當然有傳記、家譜、村志編纂的傳統,然而沒有“小歷史”的說法。換言之,我們現有的傳記、家譜、村志,多是著眼于“大歷史”視野。這正是筆者不滿意之處。身處在走向現代公民社會的當下時代,人人都是自己的歷史學家,美國史家貝克的話,讓我們的內心深切呼喚著小歷史書寫時代的早日到來。什么是小歷史?小歷史包括哪些?為什么要書寫小歷史?小歷史書寫產生的動力是什么?如何書寫小歷史?細檢有關索引,發現學界對這個問題思考不足。近幾年來,筆者一直關注小歷史書寫理論與方法的思考。通過四年的小歷史書寫活動的推廣與實踐,取得了一些可貴的經驗。本文擬對小歷史書寫有關問題做一些學理的思考。[①]
一、歷史學也需要歷史書寫
歷史書寫可以彌補歷史研究的不足。
從史學實踐活動來看,歷史學實際可以分為歷史書寫、歷史研究、歷史理論三個層面。如果將歷史理論歸入哲學層面,則歷史學真正要考慮的是歷史書寫與歷史研究兩大層面。[②]于此可見,歷史研究不是歷史學的全部,只是兩大部分之一,僅有歷史研究是不夠的。從歷史的與實際的產生程序來說,先有歷史書寫,后有歷史研究,歷史書寫是最基本的層面。
近代以來,由于受科學研究的影響,歷史學的發展出現科學化、專業化趨勢,最為重視歷史研究,而相對忽視歷史書寫,似乎歷史書寫是無師自通的,可有可無的。在大學的史學訓練活動中,也只重視歷史研究訓練,只想培養歷史研究者,而忽視歷史書寫者的訓練。現在看來,這種側重是不夠的。歷史書寫與歷史研究一樣,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都需要加以不斷的訓練。
從技術來說,歷史研究稍難,歷史書寫稍易。能夠從事歷史研究的人是少數,只有歷史書寫才有可能是大眾的。歷史書寫,人人可做;但歷史研究,只有一部分人會做。歷史書寫,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從而增加史學的實用性。
“歷史書寫”是西方學界提出的概念,實際涵蓋了中文的“歷史記錄”與“歷史編纂”的雙重意義。這是一個容易引起混淆的概論。研究完成后寫出來的專書,也可稱為歷史書寫;如作為動詞使用,可稱為“書寫歷史”,那實際上是在實踐或創造歷史。不過,筆者所理解的“歷史書寫”,側重歷史的記錄,中國傳統的說法是“歷史記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