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把好五個關鍵環節
上海在推進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過程中始終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重點把好五個關鍵環節:
一是建立流轉服務市場。上海目前已建成74個鄉鎮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服務中心,實現了全市涉農地區承包地流轉與服務的全覆蓋。通過平臺流轉的土地面積占總流轉面積的九成。
二是引導發展三類主體。上海支持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將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流轉出來,要求村集體經濟組織將承包農戶委托流轉出來的承包地優先向由本地農戶經營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經營主體傾斜。糧食生產上推廣松江家庭農場模式,蔬菜瓜果類生產上促進“合作社+農戶”為主的模式發展。
三是合理確定經營規模。以糧食生產為例,現階段在上海一般規模控制在100-150畝。規模不能過小,要確保種糧農民獲得“殷實的收入”,過上“體面的生活”,讓農業成為“終身的職業”。規模也不能太大,要確保家庭勞動力承擔的生產規模與現有生產力相適應,還要考慮到農村尚有不少富余勞動力,不宜因經營土地面積過大造成農民之間收入差距過大。
四是健全社會化服務機制。通過建立涵蓋良種繁供、農資配送、農機作業、糧食烘干、技術信息、農業金融等內容的專業化服務體系,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全程服務。
五是加強糾紛調解仲裁。目前本市9個涉農區縣均已建立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調解仲裁機構,形成了“民間協商、鎮村調解、區縣仲裁、司法保障”的工作體系。近年來上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處率均在95%以上,確權糾紛呈逐年下降趨勢。
探索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
圍繞“流轉形式多樣化、運作方式市場化、實施程序合法化、流轉合同規范化”的總體要求,各級政府要不斷探索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切實保障土地依法有序流轉。
一要建立公開市場。政府要通過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公開市場,實現流轉信息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和土地流轉的招投標式的競價交易,逐步建立規范有序、信息快捷、網絡健全、公平合理的農村土地流轉公開交易市場,為農戶承包經營權流轉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二要健全體制機制。加快開展土地確權登記、推行農業組織化專項獎補、實行老年農民養老補貼等。建立準入制度,規定流轉受讓方必須經培訓考核合格并獲得“專業農民”資格或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技術職稱。建立激勵機制,將規范土地流轉工作納入干部年度考核內容。進一步健全完善民間協商、鎮村調解、區縣仲裁、司法保障相結合的調處機制,妥善化解因流轉引起的矛盾糾紛。
三要加強監督檢查。結合土地流轉管理重點工作和存在問題專門組織力量,不定期開展土地流轉情況的專項檢查。對存在改變流轉土地農業用途、違規使用禁止性農業投入品、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田間地頭亂搭建窩棚現象及惡意拖欠、侵占農民土地流轉費等違法違規現象的,要依法依規予以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