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中央與地方關系視閾下地方政府治理模式重塑的政治邏輯

2014-03-26 09:21 來源:《政治學研究》  我有話說

  現代國家建設賦予地方政府發展的另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培育民主,地方政府的治理模式只有在社會民主不斷成長和成熟的過程中才能完成轉型。對于當前地方政府來說,迫切需要的是兩個方面的改革。一是在保護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的基礎上,有序擴大公民參與地方政府治理過程。公民積極、自主和有效地參與治理過程是服務型政府的內在訴求和基本形態。推動公民有序參與,在當前主要就是要積極培育和支持現代社會組織的良性發展,為公民有序參與創造有利條件和社會基礎。改革后,中國的社會組織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其自身的獨立性還不夠,主要體現在領導資源、人才資源、經費來源和社團自主性活動等方面都受到行政權力過多的控制和干預,具有明顯的官民雙重性。作為公民參與重要的社會基礎和組織基礎,現在全社會要改變對民間合法組織的認識和態度,要積極發揮民間合法組織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勵它們承擔更多的公共服務。二是重視民主的技術,化解政府治理過程中所面臨的諸多難題和困境。丹尼爾·貝爾認為,“技術一直是區分社會時代變化的主要力量之一,技術改變了社會關系和我們觀察世界的方式。”(22)民主制度和民主程序的建構除了需要制度之外,還需要有效的政治技術或者說民主技術。民主技術是運用政治智慧和政治經驗解決具體民主問題所形成的途徑、手段和機制。技術的合理運用決定著民主的效率和效果。在目前的民主建設中,因過分考慮制度的合理性和機制的有效性,而往往忽視民主技術的恰當運用,使民主技術在公共治理應用中沒有獲得足夠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探索。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追求公共性、服務性和公益性的過程中,改革和完善決策技術、協商技術、動員技術、預算技術、評估技術等,既要重視民主的結果,也要重視民主的程序和民主的過程,培育公民在治理過程中的公共性和公益精神,使得政府與公民在民主選舉、民主協商、合作治理上良性互動。

  結語

  在政府與國家、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的多重復合結構中所形成的權力—市場—社會的關系,決定了必須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結構中分析地方政府治理內在的政治邏輯。在中央政府分權收權的基本理路中,重塑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基本的內在規定性是形成良性的權力—市場—社會關系:中央與地方政府間職能分工和權力匹配的制度化是關鍵;在公共服務供給中有效推進社會建設,構建政府、社會、公眾等多元主體參與的地方政府合作治理是地方政府治理模式重塑的戰略重點;立足于國家基本制度建設的制度創新和民主建設則是現代國家建設賦予地方政府治理模式重塑的制度使命。

  注釋:

  ①楊雪冬、賴海榕:《地方的復興:地方治理改革三十年》,序言第3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

  ②鄭永年:《中國模式:經驗與困局》,第146頁,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③周黎安:《轉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員激勵與治理》,第88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④鄭永年:《中國模式:經驗與困局》,第161頁,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⑤周黎安:《轉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員激勵與治理》,第314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⑥蘇力:《當代中國的中央與地方分權——重讀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第五節》,《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⑦蘇力:《當代中國的中央與地方分權——重讀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第五節》,《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⑧張千帆:《中央與地方關系法治化的制度基礎》,《江海學刊》,2012年第2期。

  ⑨魏治勛:《中央與地方關系的悖論與制度性重構》,《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

  ⑩林尚立:《政治建設與國家成長》,第170頁,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8年版。

  (11)林尚立:《政治建設與國家成長》,第169頁,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8年版。

  (12)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第3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

  (13)鄭永年:《中國模式:經驗與困局》,第186頁,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4)林尚立:《政治建設與國家成長》,第166頁,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8年版。

  (15)傅耕石:《服務型政府的構建:中國語境下的審視》,第196頁,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16)孫柏瑛:《當代發達國家地方治理的興起》,《中國行政管理》,2003年第4期。

  (1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281頁,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18)林尚立:《建構民主的政治邏輯——從馬克思的民主理論出發》,《學術界》,2011年第5期。

  (1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16頁,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20)林尚立等:《制度創新與國家成長:中國的探索》,第561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1)湯麗萍:《地方政府競爭中的制度創新及異化分析》,《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22)丹尼爾·貝爾:《后工業社會的來臨》,第207頁,新華出版社,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