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環境不僅不會拖累經濟,還將帶動就業
文匯報: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關鍵課題是能源結構的調整,其中的一個關鍵就是:從礦物質能源向生物能源的轉型。您對這一轉型有何建議?
澤爾伯曼:現在世界范圍內的生物燃料有以下幾種類型:第一,從農作物中提取生物燃料,例如通過甘蔗提取乙醚(酒精),通過玉米提取燃油等等,但這種技術在中國并不常見,因為目前中國的農作物更多地是為了滿足居民的飲食需要,要改變這一現狀的關鍵是提高糧食單產,只有提高糧食單產,才有更多的農產品用于提煉生物燃料。我的建議是,如果現階段,中國人對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存疑慮,那么不妨用它們來提取生物燃料。第二,從樹木等木本植物中提取生物燃料,目前這項技術并不成熟,需要許多前期研究,但這并不是一項高不可攀的技術,預計10至15年內可以取得突破。
在美國,生物能源在總能源中的比例并不太高,目前只有15%左右,但在巴西,40%的燃料來自甘蔗提取的酒精燃料。但我對中國的建議是,你們不必復制美國、巴西的模式。中國人富有智慧,我最出色的學生都來自中國;中國現在也很富有,擁有世界最多的外匯儲備。綜合這兩個條件,我認為,中國不必耗費大量土地種植生物能源作物,而應該將重心用在生物能源技術上。一旦在技術上取得突破后,中國可以從南美、東南亞國家進口農作物原材料,然后從中提取能源。
文匯報: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稱,中國的頁巖氣儲量多于美國,為世界之最。有觀點認為,頁巖氣將是解決中國碳排放問題的靈丹妙藥嗎,您怎樣看待這種觀點?
澤爾伯曼:我認為,中國最終將依靠頁巖氣來應對日趨嚴重的環境問題,尤其是城市中的空氣污染難題,但是這或許會曠日持久。此外,從現實角度看,中國已經建設了太多火力發電廠,其使用的主要燃料是煤炭,而燃煤是導致碳排放的主要原因。
我相信,頁巖氣將取代煤炭,成為中國的主要燃料。但是,頁巖氣并非十全十美,在我看來,它有三大局限:第一,開采頁巖氣將耗費大量水;第二,盡管頁巖氣的碳排放量比煤炭少,但它仍將產生大量溫室氣體;第三,頁巖氣的開采成本太高,將提高中國的能源價格。因此,雖然頁巖氣是一種相對環保的能源,但要真正取代煤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匯報:作為農業大國,中國的農業灌溉用水量占全國總用水量的90%。面對水資源緊缺問題,有觀點認為,可以通過提高水價來減少使用,節約用水。您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澤爾伯曼:從經濟學家的角度,我有兩點建議:第一,適當提高水價。與美國相比,中國的水價低廉,從而不會倒逼農民進行技術改造來節約用水;第二,對農業灌溉技術進行技術升級,采用更精細化的滴灌技術取代粗放型灌溉,減少水資源的無效利用與浪費。
文匯報: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中,治理環境往往意味著要犧牲一定的發展速度,這可能會帶來經濟增速放緩、財政收入下降、失業人口增加等一系列問題。其實,這些問題也是很多歐美國家曾經經歷過的階段。您認為,經濟增長和環境治理是否是一道單選題?這其中是否存在某種狀態,以最小的經濟速度放緩的代價,換取環境的改觀?
澤爾伯曼:我并不完全同意以上論斷。首先,治理環境不僅不會拖累經濟,還將帶動就業;其次,上述問題只是發展中的陣痛,如果環境得不到根本治理,在經濟上取得的成績也將付諸東流。
談到經濟增長和環境治理之間的關系,我的觀點是:從一開始,中國就應制定兼顧經濟與環境的方針政策,并且在政策執行中體現精確、細化的特點。所幸的是,中國目前的科學發展觀已經考慮到了這兩方面問題。
除了科學合理的經濟、環保政策外,中國還應該大力發展環境科學和技術。眾所周知,好的環境政策是建立在發達的環境科學和技術之上的。只有實現科學的決策機制、高科技的環保手段,中國就能以較小的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生產效益。文匯報:作為經濟學家,您長期關注環境、資源和經濟之間的聯系。據世界銀行的估計,中國每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占GDP的比例高達10%。據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測算,2004年至2010年這6年間,基于退化成本的環境污染損失從5118.2億元提高到9701.1億元。在您看來,環境污染對經濟發展的直接危害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在大氣、水體、土壤三種污染中,哪一種對經濟帶來的負面效應最大?
澤爾伯曼:毫無疑問,空氣污染的負面效應最大,第二是水污染,第三是土壤污染。我曾多次前往中國華北地區,那里的空氣污染形勢相當嚴峻,而其產生原因是能源結構中煤炭比例過高,這導致了溫室氣體排放等一系列問題,從而直接影響人體健康。
空氣環境污染也將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第一,影響人體健康,提高了社會的醫療成本;第二,降低了生產率,從而導致經濟缺乏活力;第三,提高了清洗成本,人們需要耗費大量水、電資源對其進行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