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按照功能三分和職能統一的原則,科學設置機構
大部制改革中設立的“超級部”規模巨大,職能寬泛,很難統攬決策、執行、監督等功能,需按功能三分。其中,功能配置主要是:大部門的核心機構負責決策和內部監管,獨立機構和地方政府負責執行,外部監督來自立法、司法、反腐等多個方面。職能設置主要是:大力歸并經濟性職能部門,文化社會性職能部門按需歸并或單設,實行有限大部制。我國大部制改革應借鑒這些通行做法,按照決策、執行、監督既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原則,合理配置功能;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借鑒國外在商務、交通、農業、能源、文化等領域的大部制經驗,科學設置機構。
五是注重議事協調機構建設,增強協調整合能力
部際協調和部內整合困難是大部制改革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決定著改革的最終成效。國外在部際協調方面,除在人事設置方面減少副行政首腦數量以提高部長地位外,更多地是成立議事協調機構或專門委員會,在行政首腦的主持下,依托各類政策咨詢機構、政策審議機構,專司部際關系的協調。部內整合的主要做法有:按功能區分的原則理順決策機構和附屬執行機構的關系;合理配備部長和副部長,設立部長會議,增強協調權威。我國的大部制改革也需要加強部際部內的協調整合,理順機構隸屬關系,合理配備政務官員,推進部門一體化,設立議事協調機構,減少職能交叉邊界,促進整體性政府建設。
六是依靠信息管理技術系統,建立扁平化的電子政府
電子政務、辦公自動化、政府信息網絡化是大部制改革的重要技術條件,能起到克服部門規模大、職能寬泛、內部聯系不便的作用,提高了辦事效率。各國都很重視政府信息化建設,一些國家建立了較為全面的政府信息和辦公網絡,并設立了按企業模式運作的數據處理中心專司建立、管理和維護電子政務系統,保證了大部制的有效運轉,一定程度上還改善了政府內部的科層結構,推動政府架構的扁平化發展。我國政府信息化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存在著政府網站使用效率不高、互不連通、難以共享等問題。應以建立扁平化的電子政府為目標,通過建設統一、專門、高效的信息管理技術系統,為大部制改革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
綜上所述,大部門體制已成為各國行政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其做法和經驗值得我國政府機構改革借鑒。但大部制作為一種新型的行政體制架構,也存在著一些局限性。
一是大部制適用環境的局限性。大部制的成功運作需要較為成熟的市場經濟和公民社會加以支撐。在各國大部制改革中,美國成效最為顯著和穩定,英法德次之,日本等東亞國家和地區再次之,俄羅斯最為糟糕。這種改革成效的排列與各國經濟社會成熟度密切相關。由于沒有足夠的社會組織和企業承接政府剝離出來的執行職能,俄羅斯只能通過完全行政命令式的機構功能三分加以替代,政府職能難以收縮,結果只能導致更嚴重的機構膨脹和運作紊亂。
二是大部制適用領域的局限性。大部制不適合所有的政府職能領域,尤其是政治性職能和存在突出問題的專門領域。因而德、法、巴西等國家實行了“有限大部制”,對一些社會問題尖銳復雜或是突出反映國家發展理念的領域,保留規模精干的專業化部加以應對。
三是大部制內部運作的局限性。協調整合困難,機構歸并和人員精簡易出現反彈。為了完成大部門的內部融合,在實踐中探索適合國家發展需求的部門設置格局,英德日等國的大部制改革都延續數十年,歷經不同的政黨政府,形成接力改革的局面,才逐步定型。
大部門體制的這些局限之處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在我國大部制改革中尤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