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頂層設計與底層經驗的總結和提升
無論是當下還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頂層設計固然重要,但是,更為重要的恐怕是要總結地方經驗并加以提升,將其上升到國家和總體性制度的層面,因為頂層設計需要基層為依托,為基礎,并且頂層設計更需要到回地方層面加以落實,最終解決與提升地方治理水平,即所謂“一切政治都是地方的”(all politics is local)。
改革開放35年來,我們在地方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可貴的探索,同時在如何積極引導大眾參與到治理的機制建設包括協商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事實上,在西方國家,那些熱衷并提供協商民主的學者已經超越了純理論的論證,越來越多的學者呼吁協商民主論者要關注實踐,不少國家、地區都積極探討、踐行和完善協商民主的形式,形成了公民會議、公民陪審團、協商民意測驗以及社區對話等協商實踐。我國的臺灣地區也先后產生全民健保公民會議、代理孕母公民共識會議、高雄跨港纜車公民共識會議、新竹科學園區宜蘭基地公民會議、北投溫泉博物館何去何從-社造協議公民會議等協商實踐活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基層民主有了相當大的發展,其中一個重要成果就是各種形式的公民協商開始萌芽,并展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溫嶺市“民主懇談會”,這恐怕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地方層面協商民主發展最為突出的成就。以溫嶺“民主懇談會”為代表的中國基層、地方公民協商等協商民主機制,已經構成了協商民主經驗的重要來源,必將進一步豐富世界協商民主的實踐,必將為世界民主政治的發展作出中國的貢獻,同時也必將有助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推進。
總之,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推進,中國必將完成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現代民族-國家制度建構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使中國成為一個成熟、繁榮、富裕的現代民族-國家,實現中華民族企盼已久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