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政黨研究所 劉宗洪
政黨政治是現代國家治理的普遍模式。人類自有政黨領導以來,國家的命運就與政黨的強弱聯系起來了。政黨先進,國家就會強大,人民也有福祉;反之,國家的政局就會動蕩,人民的利益也可能蒙受損害。縱觀近幾十年來世界政黨政治現象發現,一些貌似強大的政黨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垮臺,這不僅給本國或地區造成了政治不穩定,而且給本黨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中國共產黨已經執政六十多年,在社會轉型期正面臨著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和消極腐敗的危險。我們黨要鞏固黨的地位,有必要追問近幾十年來世界政黨興衰的背后原因,借鑒其中的教訓,努力把黨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
一、執政黨放棄信仰將失去繼續存在的道義基礎
政黨是靠信仰維系的。沒有信仰的政黨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政黨,也不可能把本黨成員凝聚起來。有戰斗力的政黨會不斷致力于意識形態建設,用代表本階級利益的信仰武裝黨員。信仰具有凝聚人心、評判是非、制定綱領和精神激勵的作用。當一個政黨出現嚴重信仰危機的時候,這個政黨也就走到了分崩離析的邊緣。蘇聯共產黨是一個具有優良革命傳統的政治組織,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曾有崇高的威望。但這個執政黨在20世紀90年代突然垮臺,一個重要原因是黨內出現了普遍性的信仰危機,直接導致了全黨在思想上的混亂和組織上的渙散。
蘇共政治信仰危機的突出表現,是黨的執政骨干對黨的政治信仰的動搖。蘇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但斯大林逝世后,蘇共黨內的領導人逐漸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產生了懷疑。據美國學者科茨于1990年在蘇聯進行的民意測驗統計,有80%的群眾希望堅持社會主義,而在機關中這一比例只有9.6%[1](P46)。蘇共領導干部依據黨內規定也定期到黨校學習,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教育,但蘇共干部學習馬克思主義是應付式的,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嘴巴,而不是武裝自己的頭腦。一位英國記者曾這樣描繪當時的蘇聯:領導干部裝模作樣地相信馬列,人民裝模作樣地擁護領導。由于黨的執政骨干不相信馬克思主義,不相信本黨的政治理想,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災難性后果。一是黨內的思想意識受到西方資產階級的嚴重侵蝕。蘇共到了勃列日涅夫時期,黨和國家的政治危機已經十分明顯,因而改革成為黨和人民的共識。如何改革?當時社會的各種政治思潮向黨內蜂擁而來。由于蘇共對各種錯誤思潮不能有力抵制,因而西方化思潮在黨內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為后來全盤西方化改革埋下了隱患。二是黨的干部開始追求升官發財,喪失了為信仰奮斗的進取精神。信仰是人的精神動力。蘇共到了執政的后期,黨內一些領導干部把發財致富作為人生的追求。事實上,當時的蘇共干部大多享有特權,而且肆意用手中權力狂吞國有資產。“蘇共是唯一在自己葬禮上致富的政黨”[2]。蘇共放棄了黨的崇高理想,大多數官員追求個人利益,必然導致思想上政治上的解體。三是造成了人民思想的極大混亂,使黨失去了社會的廣泛認同。黨的執政骨干放棄了黨的信仰,不僅引起全黨的思想混亂,而且導致全民失去了精神支柱。面對西方化思潮,老共產黨員感到無奈,普通群眾紛紛從東正教中尋求精神的慰藉。蘇共喪失政權的教訓表明,沒有信仰的政黨是走不遠、坐不穩、挺不直的。我們曾經認為,一個政黨建立了制度體系,就能長治久安。實踐證明,執政黨追求長期執政,還必須始終加強政治信仰的建設。政黨只有把信仰建設與制度建設結合起來,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凝聚力和動員力。
世界上的任何政黨都是由一定的意識形態凝聚起來的,而黨的政治信仰則是這一意識形態的集中表現。一個執政黨拋棄了以信仰為核心的傳統意識形態,也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道義基礎。總結蘇共垮臺的教訓,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習近平在2013年8月19日關于意識形態問題的講話精神。習近平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3]。他強調,全黨要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的意識形態的建設,既要傳承政治傳統,注重理論的建設性;又要有改革創新的精神,保持理論上的與時俱進。只有把意識形態的階級性、科學性和現代性完美地結合起來,黨的政治信仰才能轉化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思想意識,才能始終保持黨的團結和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