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面對時代的命題、中央的期望,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廣東,如何交出優秀的答卷,繼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在昨日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舉行的“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廣東探索經驗交流會上,知名專家、優秀案例主創單位代表共聚一堂,建言獻策,精彩觀點頻出。
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是“第五個現代化”
“總結獎勵政府創新探索經驗,是對敢于創新的政府、對創新干部的一種激勵。”昨日上午,剛剛被聘為南方輿情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的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一走上臺就感嘆。
這位以《民主是個好東西》一文而廣為人知的著名政治學者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目標。“在我看來,實際上就是繼工業、農業、國防、科技四個現代化之后,正式提出第五個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實際上就是政治現代化。”
俞可平對廣東政府治理創新給予高度評價。他認為,善治是國家治理的理想狀態,善政是善治的關鍵。地方政府治理創新的案例是有推廣價值的,要認真總結,及時上升為法規制度。
政府創新是世界性的潮流
“每一個國家都希望有更高的行政效率,更好的公共服務,更多民眾的支持”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何抓住“牛鼻子”?俞可平認為,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或者說政治的現代化,關鍵在于政府自身的現代化,尤其是政府治理的現代化。按照馬克思主義的邏輯,國家制度屬于政治上層建筑的范疇,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就是政治現代化。政治的核心是公共權力,公共權力的核心是政府。
俞可平說,影響政府治理現代化有三個基本因素,分別是:官員素質、政府治理制度和政府治理技術。政府治理創新,是公共權力部門為增進公共利益進行的創造性改革。它首先是一種行政改革,包括行政管理體制、行政機構和行政程序的改革。
“政府創新為世界各個國家政府所重視,是世界性的潮流。”俞可平指出,政府創新不僅直接關系到行政效率和執政能力,也關系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每一個國家都希望有更高的行政效率,更好的公共服務,更多民眾的支持。
優質專業政府將受更多重視
“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申報數量每年僅140多個,政府創新動力有待加強”
俞可平作了一個有趣的對比: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舉辦的“美國政府創新獎”,與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等單位舉辦的“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對比,美國各級政府申報的創新項目平均每年有1500個,而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申報數量平均每年是140多個,不到美國政府創新獎的1/10。
俞可平說,從我國以及世界各國政府的創新實際來看,政府創新的直接目標就是推進政府治理的現代化,包括民主、法治、主動盡責、服務、優質、效率、專業、透明、廉潔等9個主要目標。
“我認為,優質政府和專業政府,應當而且必將受到更多重視。事實上,有些地方政府已經將政府治理的專業化和優質化作為明確的目標。”俞可平坦言,從“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實際申報的案例情況來看,我國的政府創新和政府治理現代化依然存在著許多障礙和困難。比如部分政府官員的責任心不強,政府創新動力不強,一些工作不夠科學合理,政府行為的法制化不高,政策和制度缺乏足夠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