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引導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張志安:
公開重于封閉,對話重于控制
揭陽上浦村群體性事件成功處置的案例告訴我們,輿情處置雖然需要及時的情報搜集,開展有效的內部工作,但歸根到底來說要公開,公開重于封閉,對話重于控制。清遠新聞施政的最大實踐意義在于既推進了政府的信息公開,也充分發揮了媒體對清遠公共事務的監督作用。輿論引導要社會多元主體參與,特別是媒體,媒體最大的責任是通過公開報道進行輿論監督,體現社會責任。今后的輿情引導,媒體要發揮公共空間的作用,繼續承擔輿論監督的責任。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張晉升:
有效傳播管理是政府管理重要前提
媒體治理在政府治理中具有核心作用,揭陽上浦村群體性事件成功處置的案例經驗,在于從一開始的溝通,政府都非常坦誠。其次是搶占了輿論的第一落點,及時、真實、主動地向媒體公開信息,這也證明了危機管理中的一句話,有效的傳播管理是有效政府管理的重要前提。清遠位于粵北地區,能夠提出新聞施政的超前理念,本身就是非常大的思想解放。清遠的經驗告訴我們,政治認同是建立在政府與媒體、公眾良性互動的基礎上。
揭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方賽妹:
縣級網站新聞通稿都有中英文對照
揭陽上浦村群體性事件的成功處置經驗,可以用三個詞概括:第一個詞是依法依規。在土地糾紛的訴求引導上、在對輿論引導中,都遵循法律法規。第二個詞是陽光開放。整個事件持續20多天,每天揭陽都在第一時間發布新聞通稿,縣級網站的新聞通稿都有中英文對照;第三個詞是講究技巧。借助主流媒體主動發聲,在重要節點將事件的最新進展呈報省委。
清遠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戚華海:
沒有做得好,怎么說都沒用
清遠的新聞施政主要圍繞引導輿論來做,實現從“宣傳”向“傳播”的轉變。構建了傳統媒體、新媒體聯動的全媒體中心,利用微博、微信、微訪談,實現傳播目標。積極主動化解危機,對事件進行及時處置、公正處置。線上線下同時進行輿論引導。將“做得好”和“說得好”結合起來,僅僅“說得好”,沒有“做得好”,怎么說都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