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厲以寧:改革的最大紅利是社會和諧紅利

2014-04-18 08:45 來源:中國改革論壇網  我有話說

  現在深化改革遇到阻力了,阻力在哪里?

  第一,利益集團的干擾

  第二,就是制度慣性的存在。制度慣性在經濟學里面又叫路徑依賴,就是說老辦法我習慣了,老的一套我適應了,所以人們不想變,也不準備變。

  第三,要有完善的、獨立的市場主體。沒有完善的市場主體,市場化改革是難以推進的。我們正在通過國有企業的改革,通過民營企業的轉型,來逐漸使市場主體完善化。

  第四,就是信用體系的建立,也就是道德力量的作用。道德力量的調節是重要的,在沒有市場調節,也沒有政府調節的時候,它是唯一的調節。有了市場以后,必須要有完善的道德力量的調節,要有有效的道德力量,這樣,市場才能更好地起作用。人一定要講信用,一個沒有信用的社會是不可能建立市場經濟的。

  經濟起飛需要信念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德國著名的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馬克思·韋伯,寫了很多書,包括經濟學的、社會學的、哲學的。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這本書當時轟動了德國全社會。他解釋了一個問題,為什么資本主義十六、十七世紀的時候在荷蘭和英國產生。因為大家知道最早的資本主義的萌芽都在地中海沿岸,如意大利,意大利經濟很繁榮,但意大利沒有最早發展成資本主義。

  古代中國經濟也很發達,但是中國也沒有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那為什么荷蘭和英國最早建立資本主義制度呢?我們用唯物主義史觀來解釋,我們講物質生產是最重要的,生產力跟生產關系等,用這個來解釋。韋伯是用一種倫理觀念,宗教倫理觀念來解釋。中世紀的意大利是天主教社會,天主教的倫理觀念是這樣的,人是上帝的仆人,人都是有罪的,人怎么贖罪,兩條途徑你選擇。一條途徑:進修道院當修女當神父,把終身奉獻給上帝。第二條路,你去不了修道院,你就把錢捐獻給教會,教會來給你做好事,你也就可以贖自己的罪了。所以當時的天主教會還發明了一種贖罪券,你買多少贖罪券你的罪就會少多少等等。這兩條路現在看來都不能發展經濟。人都不結婚,都進修道院去念經了,經濟怎么發展?人把錢都捐給教會了,這也不能發展經濟。所以天主教不能促進經濟向前發展,意大利不可能最早發展成資本主義市場。

  韋伯認為,拿古代中國來說,中國以三種宗教為主。

  第一種宗教,外來的宗教,就是佛教。佛教在觀念上教導人:這一輩子做好事,下一輩子就會過好生活;這一輩子做壞事,下輩子變豬、變狗、變羊、變馬。所以人們把希望都寄托在虛無縹緲的來世。這當然很不現實,講究輪回不能使經濟發展。

  中國的第二種宗教是土生土長的宗教,就是道教。道教分上下兩支,上支的道教追求享樂主義,比如王公貴族追求長生不老、煉丹等,追求享樂。下支講究平均主義。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就是道教徒的起義。五斗米道,出五斗米你就入道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了。這是平均主義思想,所以這也不能使經濟進一步發展。

  第三種宗教,其實并不是宗教,而是我們所說的儒家思想。有時我們也稱儒教。儒教就是要忠君,要做一個清官,幫助皇帝治理天下,這樣一種思想也不能使經濟進一步發展。

  韋伯認為,荷蘭和英國之所以能發展成資本主義,因為當時實現了宗教革命,基督教分成新教和舊教,舊教就是天主教,新教有新的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新教的倫理是這樣的:人是上帝的仆人,人都是有罪的,人怎么贖自己的罪呢?勤奮工作、積累財富、創造事業,因為是以上帝的名義在創造事業,事業做得越大,在上帝面前完成的任務就越好。正是這樣一種精神,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全世界出現了“韋伯熱”。韋伯已經去世多年了,為什么會掀起“韋伯熱”?西方國家從韋伯的書里得到了啟發,那就是必須要有一種創業精神。尤其是德國,戰敗了,德國人認為,如果沒有創業精神,就不可能再起來了,所以就拼命地干,韋伯講的就是這樣一種思想。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有一陣子也出現了“韋伯熱”。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必須有一種動力,一種競爭力。沒有信念,沒有精神,是不行的。信念需要精神力量。中國曾經落后那么多年,現在時機到了。改革開放以后,大家就應該貫穿這種精神,沒有信念,沒有信心,中國經濟不可能起飛。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