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擴大內陸開放的標志
《決定》特別引人注目的一個地方,就是濃墨重彩地勾勒出內陸開放的五大標志和方向。
(一)“大通道”
“支持內陸城市增開國際客貨運航線、發展多式聯運,形成橫貫東中西、聯結南北方對外經濟走廊”,“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二)“大通關”
改革“海關監管、檢驗檢疫等管理體制”,“推動內陸同沿海沿邊通關協作,實現口岸管理相關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
?。ㄈ按笃脚_”
“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在具備條件地方發展若干自由貿易園(港)區”。
?。ㄋ模伴_放的產業大集群”
“抓住全球產業重新布局機遇,推動內陸貿易、投資、技術創新協調發展”,“創新加工貿易模式,形成有利于推動內陸產業集群發展的體制機制”。
?。ㄎ澹巴顿Y便利化大環境”
“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對服務業、制造業多個領域向外資進一步放寬準入限制、擴大開放?!稕Q定》包含的“五大標志和方向”,既是對過去一些內陸省份“摸著石頭過河”經驗的總結和升華,也是對未來內陸開放作出的頂層設計、系統安排,必將指導和推動內陸擴大開放,創造出一個新的“開放紅利期”,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添強大后勁。
三、擴大內陸開放的取向與策略
新時期擴大內陸開放,需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明的路徑,在建設“大通關、大通道、大平臺”和優化“大環境”、創新加工貿易模式等方面系統推進,真正把內陸從開放的末端變身為開放的前沿。
(一)開辟新的國際大通道,創造內陸開放的區位條件新優勢
在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黨中央統攬政治、外交、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實施新一輪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也是營造有利周邊環境的重要舉措?!睂汝懚裕@個“一帶一路”的宏大戰略,既是必須肩負起、落實好的重大責任,也是改變區位條件、創造區位競爭新優勢的歷史性機遇。
古往今來,大通道改變區位大格局。隨著絲綢之路興廢,長安、洛陽等古都和樓蘭、龜茲等西域古國也歷經興衰。在“地理大發現”、“大航海時代”之后,國際貿易就由海洋“藍色文明”主導,當今85%的國際貨物貿易都依靠海運完成。然而,隨著國際互聯互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現代運輸技術飛速發展,陸上的國際物流貿易方興未艾、蓬勃發展,比如北美、歐洲大陸通過公路、鐵路開展的國際貿易就十分活躍。
從開放大視野審視,內陸享有橫貫東中西、聯結南北方的地利之便,開辟水、陸、空國際大通道,與我國既有鐵路網、公路網、內河航運網、航線互聯互通,就能把新絲綢之路—長江黃金水道—海上絲綢之路連為一體,打通孟中印緬、中巴等經濟走廊,聯動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和歐洲、亞洲兩大洲。內陸特別是西部地區可通過開辟新的國際大通道改變區位大格局,真正成為我國對歐洲、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開放的前沿。內陸中心城市也可趁勢崛起,成為國際物流、貿易的樞紐和內陸開放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