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放寬準入門檻,打造外資投資便利化的大環境
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更多地依靠公平、開放、法制的市場環境吸引外資,轉變靠“血拼”各種優惠政策引資的傳統方式,避免內耗,確保國家整體利益最大化。
1.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向外資開放
“全方位”,即向美、歐、日、韓等國以及港、澳、臺等地區的資本平等開放。“寬領域”,即只要不在負面清單之列,就允許外資與國資、民企一樣投到各行各業中去。“多渠道”,即允許外資進行“綠地投資”、直接并購國企和民企以及通過QFLP、私募基金、證券投資、風險投資等形式進行股權投資。這些年,重慶市按此理念持續推進,2012年實際利用外資105億美元,較五年前增長了10倍。
2.轉變觀念和作風,提供良好的政務服務
服務是競爭軟實力的硬支撐。要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頓“四風”,真正形成為民務實清廉的黨風政風,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環境。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13年11月16日
[2]黃奇帆:《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求是》2013年第24期,第19~23頁
[3]黃奇帆:《以改革之力建開放高地》,《經濟日報》2012年3月14日
[4]黃奇帆:《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推動內陸擴大開放》,《經濟日報》2014年1月5日
[5]《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1月19日在重慶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重慶日報》2014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