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清單如何設計,并沒有統一模式,完全視各國的談判情況而定
文匯報:您認為中美雙邊投資談判是否對雙方都有益嗎?談判目前最大的障礙是什么?
霍夫鮑爾: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它們都擁有巨大的國內市場和強勁的出口競爭力。它們之間的投資自由化安排當然對雙方都有利。中國這些年在對外投資上增長很快,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能為美國創造就業崗位,為美國稅收作出貢獻,應當加以鼓勵。美國國內抱怨很多的是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但雙邊投資協定其實有利于美國的利益,有利于打開中國的服務業準入,有利于保護美國在中國的投資??傊?,就經濟角度來看,我們估算過,雙方因此協定的達成,可能的受益是每一國家的貿易將增長4-5千億美元,中國GNP將增長2個百分點,美國則增長1個百分點。
就目前來看,雙方的關注點還未能找到一個妥協和平衡的方案。美國關心中國的服務業開放程度和競爭中立問題,還有知識產權保護和爭端解決。而中國則一直抗議美國國家安全審查中對中國企業存在的歧視。美國希望推廣它的2012年雙邊投資協定范本,但這個范本在全世界得到完全接受的例子很少,中國更是不愿意全盤接受。所以,雙方談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最新的研究提出一個新的概念CHUSTIA,即中美貿易投資協定。這一設想的協定將包括貿易與投資兩個方面,我們認為可能比雙邊投資協定更能促成雙方找到利益平衡點:對中國來說更重要的貿易利益,與對美國來說更關鍵的投資利益,都能兼顧。
中美兩國都面臨著國內經濟再平衡的目標。對中國來說,再平衡的重點是消費與服務業,對美國來說則是投資與出口。其實,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與宏觀經濟再平衡戰略是高度互補和相互促進的。這項協定特別對美國的服務業和農業、中國的制造業有重大利益。二者之間的開放與合作也有助于減輕全球經濟失衡和雙邊的失衡,并在美國創造大量新工作崗位。
CHUSITA實際上可以是一個綜合性涵蓋所有關鍵議題的協定,也可以是對逐步解決單個議題的一系列協定的總稱。雙方可以從雙邊投資協定開始,也可同時參加一些多成員的談判,如服務貿易協定、國際技術協定,以及中國可考慮加入WTO的政府采購協定。雙邊投資協定以外的單個議題的協定可能包括關稅、農產品等,也可以是政府采購,這些對美國很重要。中國也可以在天然氣供應、出口貿易限制、能源、農產品和高技術產品問題上,要求得到美國的相應承諾。
文匯報:目前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試行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您對此有何評價?
霍夫鮑爾:上海自貿區2013年發布的第一個負面清單,坦白來說,有點長。其實,所謂負面清單模式,就是一種外資準入的方式,與正面清單相對應。而美國推行的負面清單談判,其實最終還是要促成談判對方更多的服務業開放。美國寄很高的期望于中國金融業的開放?,F在我們也正在等待第二版的負面清單。
但是,負面清單具體多長如何設計,其實并沒有統一的模式,完全視各個國家的談判情況而定。事實上,2012年美式雙邊投資協定范本發布以來,只得到很少國家的完全接受,這個范本是存在爭議的。與美國簽訂雙邊投資協定的發展中國家中,普遍保留了某些行業的外資比例限制,典型行業包括國有壟斷行業、自然資源、廣播通訊、融資信貸、博彩、法律或房地產中介服務等。
負面清單在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體現得最為典型,之后在多邊投資協定(MAI)的談判中卻遭到發展中國家集體的反對。在聯合國的能源憲章條約的談判中,盡管美國嘗試力推負面清單,卻由于爭議太大而最終被擱置。但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雙邊貿易投資協定中都采用了這一模式,而且呈擴大趨勢。
在此輪WTO多哈回合談判中,仍然沿用正面清單模式的多邊進程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折,服務貿易開放完全沒有進展。而另一方面,更多的國家轉向雙邊或區域性貿易投資協定。美國力推的數項特惠貿易投資安排,包括TPP、TIIP等,都以負面清單為前提條件,似乎比多邊談判走得更快。在美國提出的“新一代投資規則”中,全面圍繞西方所稱“更公平的競爭”原則來設計,而負面清單成為基礎,即準入條件必須是透明的、自動的和非歧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