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層固化的危害
一個社會要想發展與進步,則應具有開放性的社會分層結構,階層之間的社會流動應該良好且有序,社會成員能夠在自己的努力下實現向上流動。而階層固化,不僅會為個體社會成員帶來負面情緒,也會對整個社會運行造成極大的危害。
階層固化使得個人不能夠實現正常的發展,剝奪了個人通過努力獲得較好的生存條件和生活質量的權利,一方面導致底層社會人員對自己的前途產生絕望感,積累越來越多的負面情緒。另一方面,這種負面情緒的積累,會導致底層社會人員產生不公平感與被剝奪感,最終導致反社會情緒的產生,當這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則會造成社會的動亂,影響社會的穩定。同時,階層固化會使得我國社會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貧富分化差距進一步擴大,長此以往,容易產生矛盾與對立,導致社會緊張,從而威脅社會的穩定。
階層固化同樣不利于社會的運行,降低社會運行的效率。在一個階層流動主要靠背景、靠關系的社會中,由于缺乏公平的競爭機制,底層社會群體的人員無法躋身進入社會的中上層,其發展愿望被扼殺,最終其將會失去努力的動力,得過且過,使得社會失去了發展的群眾力量;而上層人員為了保住自己的社會地位,則會犧牲國家利益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思進取,不想創新,使得社會失去了發展的活力。同時,階層固化,使得大量的社會資源被分配到并不缺乏資源的上層社會,而真正需要資源的底層卻無法使用,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使得社會運行效率低下。
階層固化本身便是社會公平缺失的反映,反過來階層固化又使得社會公平難以實現。社會公平不僅是一種價值理念,同時也是一種行為規范,它要求全體社會成員能夠合理而平等地分配社會的政治利益、經濟利益以及其他利益,強調權利平等、分配合理、機會均等和司法公正,從而促進社會均衡合理和穩定和諧的發展,社會公平是和諧社會的基石,構建和諧社會必須維護社會公平。早期由于注重效率兼顧公平的政策取向偏差,為了實現經濟增長,而將資源運用在經濟發展好且快的地方,而導致了社會的不公平,造成了人們在先賦性資源擁有上的巨大差距,導致了階層的固化,若階層進一步固化,底層社會人員無法獲得需要的政治、經濟、教育、社會保障等資源,將會進一步加強社會的不公平,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最后,階層固化將導致中國夢難以實現。在不久前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對中國夢做了進一步闡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同時指出“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②中國夢的最終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人民生活幸福,然而缺乏向上流動機會,社會成員無法通過努力來實現自身愿望,提高生活質量,人們無法實現“我的夢”,階層固化只會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無法實現共同富裕,只會使得人們因為無法向上流動而絕望,不能帶給人民幸福感,更加無法實現“中國夢”了。因此,階層固化將使得中國夢難以實現。
總的來說,當今中國社會由于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因素影響,已經在青少年一代中開始出現了階層固化的傾向,這種階層固化將會給個人帶來負面情緒,影響個人的發展,同時也不利于社會的發展與穩定,破壞社會公平,阻礙和諧社會的構建與中國夢的實現。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學基金特別委托項目:“中國夢的總體架構和指標體系研究”的部分成果,項目編號:13@ZH024)
【注釋】
①費孝通:《鄉土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②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講話”,《光明日報》,2013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