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挑戰首先要轉變觀念
講到挑戰,大家首先會想到互聯網的管理問題。確實,在互聯網中出現了許多亂象,如傳遞色情信息、謠言等,對此必須依法加強管理。此外,還有信息安全問題包括國家和個人的信息泄密問題等,對此也要從法律上、道德上和技術上認真加以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挑戰,而且是對人類良知的挑戰。對此,我國要和世界各國共同應對這樣的挑戰。
但這里重點討論的是,這一場與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相聯系的新工業革命,對社會主義,特別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了哪些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我曾經向從事信息技術研究的科學家請教:數字化信息化的發展,將會促進個體化或個性化的發展,還是促進社會化、集體化的發展?之所以要討論這個問題,是因為這個大趨勢將會影響到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我們知道,社會化生產是從手工業個體化生產發展過來的,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小皮匠轉變成了皮鞋生產流水線中的一名工人。馬克思從這個變化中看到了與社會化生產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必然會取代資本主義,看到了同社會化生產相聯系的工人階級的特點和力量。那么,數字化信息化的出現特別是互聯網的出現,這種社會化生產是否會重新轉化為個體化生產呢?如果出現這樣的前景,對馬克思所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挑戰。
科學家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是:這次新工業革命和以往的蒸汽機革命、電動機革命確實不一樣,個體的作用很大,但這一革命形成的生產依然是社會化生產,只不過這種社會化生產是以更強調數字化信息化過程中人的個體作用為基礎的,是充分展示個性化特點的社會化。比如,一個人可以在電腦前設計甚至生產一個產品,消費者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定制個性化產品等。人的個體作用必將大大地突破大機器生產中流水線上個人的作用。但是,這一切又都是在網絡上進行的,而網絡就是社會化。也就是說,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個體化與社會化將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并獲得一種新型的社會化生產。
這樣的社會化生產,會不會傷害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從理論上講,社會化生產作為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決不會傷害社會主義,而只會有利于社會主義的鞏固和發展。而且,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理想社會,本來就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樣的“自由人的聯合體”。毛澤東同志在上世紀50年代也說過:我們“提倡以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為一切言論行動的標準的社會主義精神”。社會主義所賴以建立的社會化生產,是充分發揮個人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社會化生產。因此,這一場與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相聯系的新工業革命,對于社會主義,特別是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以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但是,不能不看到,由于幾千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以及我們過去社會主義實踐的失誤,許多人頭腦中的社會主義,或者說,許多人所理解的社會化和社會主義,是同發揮個人作用、張揚個性相對立的社會化和社會主義,少數人甚至把互聯網視作洪水猛獸。如果不更新我們自己頭腦中的社會主義觀念,不重視社會個體的作用,或者更準確地說,不能有序有效地將各種個性化的社會力量整合起來,形成充滿生機活力而又有序發展的全社會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我們將會像現在互聯網管理上遇到的困難那樣,在社會治理和社會發展中陷入新的困惑。
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在社會進步中,尤其在社會生產力發展過程中,人類沒有多大的選擇權,而只能認識它、順應它、適應它。對于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們也必須認識、順應、適應它,在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的同時,認真轉變觀念、應對挑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現在起,就要準備接受這樣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