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大學帶城 校城相長

2014-05-12 08:56 來源:北京日報  我有話說

  作者:安徽省人民政府 劉 奇

  長期以來,在資源配置及有關政策方面多向大中城市傾斜,小城鎮發展一直處于活力不足、成長不快、發育受限狀態,而國家在短期內也無力改變這一現實。因此,充分調動民間力量、社會力量開發小城鎮,是切實可行的新途徑,這里談談大學帶城問題。

  古今中外城鎮化發展的經驗表明,大學對小城鎮發展具有顯著的拉動作用。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都坐落于鄉間城鎮,其所在地的城鎮在大學帶動下,人口都在10萬以上。美國的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所在的坎布里奇鎮,也位于鄉間小鎮,在它們帶動下,人口也達到10萬左右;愛因斯坦在那里度過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22年時光的普林斯頓大學也位于一座別具特色的鄉村都市;我國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坐落在陜西咸陽市楊凌鎮,目前僅教職員工就有3.5萬人,在這所大學帶動下,楊凌鎮城市戶籍人口已達8萬多,從一個西北小鎮迅速發展成為一個中國的“農科城”。

  目前,美國人口3億,大學有3500所,即平均不到10萬人就有一所大學。51個州中,只有18個州的城市大學數量超過城鎮大學數量,且最高不超過2倍,33個州的大學多分布于城鎮中,其中城鎮大學數量高于城市2倍以上的占21個州,有的州高達10倍以上。日本每個縣都有多所大學,如愛知縣人口710萬,有73所大學。按照美國大學與人口的比例,我國應該創辦13000多所大學,而現在只有2300多所,也就是說還應創辦1萬多所大學,才能趕上美國現在的大學擁有水平。如果把這些大學按照世界許多國家的布局辦到小城鎮去,每所大學招生5000名,有較高知識層次的教職員工則需500人左右,同時,可直接帶動或吸引周圍一大批人員到小城鎮創業就業。按每個城鎮新增2萬人計算,城鎮人口將新增2億人,我國城鎮化率會因此提高15%。

  最近,有一部分中國大學正躍躍欲試,準備到海外開分校。與其把錢拿到國外去花,倒不如先把國內的事情辦好,先把國內的資源用足。我們完全可鼓勵支持各類大學的二級學院,選擇區位交通優越、基礎設施完善、人文底蘊深厚、經濟社會繁榮的小城鎮,到那里去創辦分?;颡毩W院。美國加州大學先后在加州不同地區設立了9個分校,每個分校都帶起一座城鎮,每個分校都是該地城區的核心部分。我國可以借鑒這條路子,農業大學和高職院校應先行一步,探索路徑,積累經驗,再逐步向其他院校推開。這樣既可消解大城市里大學越辦越大,無限膨脹的現實,又可解決在大城市辦大學成本過高,不堪重負的問題,還可改變大學里大量資源閑置,不能發揮效用的狀況。

  長期以來,我國的城鄉二元結構使大城市集聚資源的能力越來越強,從而導致城鄉差距越拉越大。這雖然有利于經濟建設,但卻不利于社會建設,因為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遵循的是不同的規律,經濟建設追求集聚資源、提高效率,而社會建設則要求資源均衡、公平配置。我國城鄉差距的根本表現就是資源配置的懸殊過大,如教育資源,高等教育過度集中于大城市,列入211和985的高校全部集中在大城市,全國2000多個縣辦有大學的只有幾個。一個地方建一所大學產生的是立體式帶動效應,一個學者可能帶動一個產業,一批學者可能帶動一個產業集群,大學潛移默化的滲透、長期持久的影響,必然使所在城鎮成為一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制高點、輻射源和加速器。

  大學帶城,校城相長;城因校名,校因城活;校城帶市,市旺城張,互為促進,協同發展。一是可以低成本帶動小城鎮擴張。二是能夠高檔次帶動小城鎮發展。三是大幅度、全方位提升小城鎮的知名度、美譽度。

  大學落戶小城鎮,對大學發展也有很強的促進作用。一是有利于學術研究。由于遠離喧囂的大城市,專家學者有了一個相對安靜思考的環境,更能夠心無旁騖潛心學問。英國的牛津、劍橋都是沉潛于鄉間市鎮上的哲人庫、思想庫,數百年來產生出無數影響世界的思想和世界級名人。美國的麻省理工和哈佛,在小鎮上造就出全球700多名諾貝爾獎得主中的130多位。二是有利于產學研結合。大學能及時了解所在地企業、農民及社會的實際需求,專家、學者才能真正做到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蒲腥藛T、學生有了穩定的實驗、實習基地,科技成果才能得以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三是有利于培育學生健康成長。學生不需到大城市讀書,不僅節省交通及生活成本開支,免受大城市高消費的干擾,養成良好的節儉習慣,而且學生身處鄉村社會,了解草根生活,絕少大城市好高騖遠的浮躁,不會產生不切實際的就業動機,使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難度大大減緩。四是有利于形成人才集群和快出成果。我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由于貼近實際,在旱作農業、水土保持、生物制藥、細胞克隆、人體干細胞研究等眾多領域相繼產生了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成果,成長出一大批這些領域里的拔尖人才。

  總之,大學帶城,政府只需花極少的投資,就能夠以“四兩撥千斤”,迅速帶來成千上萬個新城鎮的崛起、成千上萬個新大學的誕生。這不僅能從根本上提高小城鎮的競爭能力和資源集聚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從源頭上扭轉城鄉資源配置不公的格局,是縮小城鄉差距,徹底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釜底抽薪之舉。大學落戶小城鎮為鄉村社會獲取教育資源、提升能力帶來了極大方便,是破除階層固化、推進社會階層流動不斷加快流速、加大流量的重要舉措。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