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家行政學院國際事務與中國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于軍
4月15日,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這是我國第一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其背景、內涵是什么?在這一國家安全觀的指導下,我國在內政外交政策上又會做出怎樣的調整?就這些問題,本刊記者專訪了國家行政學院國際事務與中國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于軍。
記者: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主席說:“我們黨要鞏固執政地位,要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為什么現在如此強調國家安全?
于軍:我覺得這和我國國際地位的變化有直接關系。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后,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可以說近代以來,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心。在這個過程中,外部世界一方面認為中國是一個重大的機遇,另一方面則認為中國是一個嚴重的威脅。中國越發展,有人覺得威脅越大,一些不友好的舉動可能會越來越多,這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
從國內來講,我們的國家要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使得我國的對外依存度也越來越高,比如現在談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就肯定要提資源能源安全;這些年隨著全球化的發展、隨著網絡新媒體的發展,外部環境、外部事件對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很現實、很緊迫的安全問題。所謂“樹大招風”,“風”就是風險,所以現在必須強調國家安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記者:習近平主席的講話中首次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如何理解?
于軍:習近平主席講到“總體國家安全觀”時說,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我理解,這個“總體國家安全觀”一方面是強調不同領域的國家安全,習主席在講話中提到的有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等11個領域,包括了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另一方面,我們研究國家安全,一般把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放到一起,叫做綜合安全觀。那么,“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層面則要更高一些,它還強調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安全大局,即“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
記者:為什么這樣重視內部安全?
于軍:應該說,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把內部穩定作為國家安全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我覺得對中國來說,內部安全顯得尤其重要。我在駐外大使館工作過兩年,接觸到的很多外國領導人都說,中國只要自己穩得住,別國就不能把你怎么樣。事實上就是這樣。
現在我們國家發展很快,同時也面臨很多問題,包括環境污染、貧富分化、貪污腐敗等,全黨上下已有共識,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邁過這個難關。那么,改革的核心是什么?我認為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簡政放權。
改革,是一個充滿風險的過程,尤其是現在社會利益多元化,思想意識多元化,改革既可以解決問題,也可能誘發或暴露新的矛盾。所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社會穩定如何維系,構成了國內安全的最大課題,必須加以特別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