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中國新安全觀的理論意涵

2014-05-29 09:32 來源:《天津行政學院學報》  我有話說
2014-05-29 09:32:12來源:《天津行政學院學報》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作者:山東理工大學 王柏松;東北師范大學 劉彤

【摘要】 冷戰后安全環境的變化和全球化的發展使世界安全形勢呈現多樣化的局面,為了有效應對這種多樣化的安全挑戰,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內容的中國新安全觀吸收了20世紀70年代后出現的世界各種新安全觀研究成果的精華,對國家安全的內涵有了全新的認識,特別是在安全實現的前提、特征、目標及其有效途徑上進行了創新性的闡釋,從而使中國的新安全觀具有了獨特鮮明的理論意涵和非凡特質。中國新安全觀的提出對于維護亞太地區和國際社會持久安全、進一步推動國家間新型關系的確立以及致力于加快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關鍵詞】 中國新安全觀; 相互安全; 綜合安全; 共同安全; 合作安全;

  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內容的中國新安全觀是對冷戰思維為特征的傳統安全觀關于安全問題狹隘理解的重大突破,是國家安全與國際安全研究結合的與時俱進和發展創新的重要體現。它在否定傳統安全觀思維模式的同時,繼承和發展了世界新安全觀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合了中國在國家安全上的傳統追求,在保持與世界大國新安全觀研究的同一性基礎上,對實現安全的重要保障、有效途徑、最終目標等方面做了創新性的詮釋和闡發,從而使中國的新安全觀具有綜合安全、共同安全和合作安全的非凡特質和獨特鮮明的理論意涵。

  一、相互安全:安全政策實施的必要前提

  相互安全從根本上說就是相關國家為追求自身安全利益的思維模式不應受到現實主義“安全困境”的束縛,是在雙邊或多邊基礎上相互確保安全的體現。20世紀80年代后期,在美蘇關系由對抗趨向緩和的特定時代背景下,兩國政治學者把相互安全共同視為共同安全和合作安全,這與中國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中國政府認為,相互安全是共同安全和合作安全實現的基礎和必要前提,相互安全的獲得不是建立在彼此結盟基礎上的。全球化的發展使國家間的相互依存進一步加深,國家間彼此安全利益的獲得與維持是一種“非零和”的博弈模式。采取一方安全利益的實現以犧牲他方安全利益為代價的傳統模式,不僅給他國安全帶來嚴重危害,自身的安全最終也無法真正保障。中國政府強調,相互安全的關鍵是實現雙邊安全,尤其與周邊鄰國之間的雙邊安全更是相互安全關注的重點。要通過對話增加彼此信任以確保相互安全,即使國家間發生沖突,也堅決反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要通過和平方式加強經常性的溝通與交流,相互協調關系,找到雙方的利益交匯點,實現安全利益上的合作。為此,中國政府提出了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關系的“睦鄰、富鄰、安鄰”政策,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雙邊關系形成了積極的互動勢頭,從而使周邊國家萌發的“中國威脅論”逐漸被“中國機遇論”所代替,為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創造了積極有利的安全環境。另外,相互安全的實現不能離開相對和平的國際安全環境。這有賴于國際社會的共同協作,尤其要轉變固有的安全思維定勢。江澤民強調:“維護國際安全必須徹底摒棄冷戰思維,努力把國際社會的持久和平建立在促進各國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的新安全觀基礎上。應通過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首先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穩定,有利于各國和平發展的安全機制,任何國家都不能把自己的所謂安全建立在損害他國安全利益的基礎上。”[1]

  這充分表明了中國為營造國際和平與安全環境正在進行不懈的努力,而中國新安全觀也正是對這種國際多邊安全和整體安全環境追求的反映。可以說,20世紀90年代中期作為國際安全環境新機制的“上海五國”協商機制的確立就是確保相互安全的一個典型例證,為地區國家之間確保相互安全以及為國際和平與安全環境的創造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