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張德勇
今年經濟體制改革有五大著力點:1.更大限度放權松綁;2.放開所有競爭性領域;3.財稅金融改革推出;4.積極推進價格改革;5.構建民生保障體系。
最近,國務院轉發的發改委《關于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的意見》公布。《意見》是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基礎上,根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4年工作要點》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提出了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重點任務。
激發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
今年以來的宏觀經濟數據表明,盡管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經濟發展依然保持了良好態勢,但也面臨著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化解這種壓力,按照往常的經驗,“短平快”的做法是以政府投資帶動社會投資,讓政府在經濟運行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固然政府這種宏觀調控模式可以在短期內讓經濟擺脫下行壓力,走上快速增長之路,但以往的經驗也表明,這種模式在取得當下“亮麗”的經濟增長數字之后,也給未來的經濟健康發展埋下隱患。過去,盲目投資、重復投資造成的產能過剩,片面追求增長速度而忽視增長質量,導致經濟結構調整遲遲沒有邁出較快的步伐,也為某些尋租活動誘發腐敗提供了土壤。
經濟運行的復雜性,自然需要政府發揮一定的調控作用,但這種作用不能越俎代庖,超越市場成為資源配置中的主角,因此必須對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有一定的約束與限制。從這個意義上,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晰地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邊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種提法,將過去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上升到發揮決定性作用,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著力點發出了明確的信號。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開局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在近期提出的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著力推進財稅金融價格改革、深化國有企業、科技體制等改革,從各個方面無不指向簡政放權,緊扣清晰劃分政府和市場的邊界這一主題,目的就是激發市場活力,培育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這實質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以政府限權、放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催生制度創新,釋放更多的改革紅利。在這方面,重點任務中的若干措施具體明確,以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導向,既符合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的現實需要,又兼顧長遠,為今后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