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
在智庫的發展中,聲譽的重要性堪比智庫的生命。從美國頂級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發展歷程來看,“聲譽”可以解析成三個詞:高質量、獨立性、影響力。
智庫最關鍵的是人才,而非經費
文匯報:在美國,民間智庫是主流,但在中國,民間智庫還有待進一步發展,您認為,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什么?
李成:中美兩國智庫的現狀差異,與兩國的社會政治土壤、智庫發展的歷史背景有關。在美國,最主要的智庫是民間智庫,政府也有一些智庫,但比較小,其研究成果基本上不對外。
事實上,美國的民間智庫中也有很多“弱勢群體”,根據詹姆士·麥甘的研究,美國有1800多個智庫,但真正有影響力的只有幾十個,還有許多智庫的運營非常艱難。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美國很多智庫尤其是小型智庫紛紛倒閉。智庫有強有弱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在中國,強勢智庫大多是社科院、國經中心等政府背景深厚的機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本身就是一個國家的智庫,它擁有很多資源,包括資金、人力等。
還有一類智庫設在大學里,這類智庫在中國發展得比較快,而在美國更習慣用“研究中心”來稱呼它們,因為它們的服務對象往往不是政府,也不提供決策參考,它們更關注教學研究和對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