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篇 自貿區:成功關鍵是什么
主講嘉賓:
韓國海洋水產開發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金范中
香港貿易發展局大中華區研究副總監 邱麗萍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校長 鮑琳·范德梅爾莫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 簡大年
世界自貿區協會主席格蘭姆·馬瑟
只有在不斷的試驗和改革當中,才能獲得相關的經驗,并且將經驗復制推廣。雖然自貿區還是雛形,但未來空間非常巨大。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當前中國經濟的熱詞之一。承載著制度創新重任的上海自貿區,其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今年的上海論壇設置了“自貿區特別專場”,共議“自貿區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自貿區經驗的他山之石
問:能否結合國際已有的自貿園區、港區經驗,談一談對上海自貿區的借鑒意義?
金范中:韓國從1970年開始建立了經濟特殊區域,截至目前共有13個自由貿易區、8個特殊經濟區,主要的港口都被納入不同的經濟發展區域。自由貿易區成功的關鍵,是要有一個完善配套的法制保障體系,同時其管理機構必須有強大的管理能力。
邱麗萍:作為中國最大的自貿區,香港的優勢在于,貨物進出香港不用交任何海關關稅,設立企業也沒有任何成本,外商投資者可以把利潤匯回國內。由于供應鏈的分散化分布,要求跨國公司有全球化復雜供應鏈管理的能力,同時管理許多供應鏈并進行高度有效的協調,迅速響應客戶需求。香港在此間起到了一個樞紐作用,它可以提供成熟的環境和服務支持,幫助貿易企業更好地管理其分散的供應鏈和價值鏈。因此服務非常重要,鏈條中的每個環節都可以通過這種服務業進行高度整合。
鮑琳·范德梅爾莫:增強港口的互聯互通性,能夠提升自由貿易區的競爭力。首先應增加上海港內部的互聯互通性,同時加強中國各個港口間的互聯互通,以及中國港口和世界各國主要大港的互聯互通。稅收和相關的監管制度的完善,可以提高互聯互通性。例如:2007年荷蘭政府推出AEO證書認證,一旦獲得認證,相關政府部門的控制就會減少,企業在國際貿易中可節省時間。此外,還可以對整個價值鏈、供應鏈進行認證。通過這樣的方式,完成供應鏈認證后,港口與港口之間的互聯互通性就會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