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的本質
問:和其他的自貿區相比,上海自貿區有哪些不同之處?
簡大年:自貿區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自貿試驗區,至少是“形似神不似”。所謂形似,它也是在一個國家的范圍內劃出一塊區域,還有傳統的物理圍網,而且有一個很規范的面積。但上海自貿區真正的本質,不僅是園區物流、集散功能的提高、產業的發展,或者貿易便利化環境的改善,它是我們國家的制度創新的試驗田。上海自貿區的成功怎么衡量?制度創新能夠完成,就是自貿區的成功。制度創新的核心和要害是兩條:第一,通過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等國際通行規則的推出,形成自貿區高標準的投資貿易規范。第二,通過高標準的投資貿易規則的制定和政府職能的轉變、管理方式的創新,實現政府改革。
格蘭姆·馬瑟:我們之前一直在懷疑政府是不是全能全知,認為政府出臺的政策必須“非黑即白”。但上海自貿區將成為一個巨大的試驗場,而且走在創新改革的前沿,我對此深表贊同。
只有在不斷的試驗和改革當中,才能獲得相關的經驗,并且將經驗復制推廣。雖然自貿區還是雛形,但未來的空間是非常巨大的,上海自貿區不管是在國家、社會還是民族進步的過程中,都將扮演獨特的角色,和世界的前沿的標準同行,成為下一個自由貿易區概念創新的基礎。
自貿區如何創新
問:既然上海自貿區的特別之處在于制度創新,如何推進?
簡大年:第一,制度創新必須更好地和整個政府的簡政放權結合起來。第二,制度創新必須更好地與企業的用戶體驗結合。第三,制度創新必須更好地與國際規則結合。第四,制度創新必須更好地與上海的“四個中心”建設結合。第五,制度創新必須更好地與自貿區的可持續、可服務結合。
格蘭姆·馬瑟:如果要確保自由貿易區的成功,必須要實現政策設計和監督管理,包括能夠很好地從過失和錯誤當中迅速地學習,克服困難和障礙。在這方面,上海做得非常好。
未來的發展方向何在?上海自貿區并不是簡單地把一塊地圈起來,有一些特殊安排的區域,更重要的,它是一片試驗田,能夠將試驗田中的經驗、理念推廣到中國。在過程中,不妨可以學一下以前歐洲的一些做法、經驗。比如說國家資源給予和幫助,信奉自由貿易體系和管理制度是否能有一個平衡。如果這樣的一個做法能夠成立,它就會很好地消除一些不平衡、不公正、不透明現象。
簡大年:自貿區是一個非常好的國家戰略,不過要注意兩條,不是要在自貿區建立一個金融中心,也不是建立一個人民幣的離岸中心,而是把國家新的金融政策、金融產品,甚至一些金融標準在這里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