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鄭永年
民主的未來在哪里?這里沒有統一的答案,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緣政治和處于不同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國家,需要做出不同的選擇。
要改善西方民主,西方必須改變其偽善的一面。西方現在主要把西方民主危機的根源,歸結為外在的因素,既包括發展中國家的非自由主義民主的產生和發展,也包括像中國那樣被西方視為新型權威主義政體的出現。事實上,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非西方國家的民主和其他權威主義政體,對西方民主構成了威脅。正如西方民主產生和發展的動力來自于自身一樣,西方民主所面臨的問題也來自其自身的缺陷。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當西方民主所依賴的經濟基礎發生變化的時候,民主的形式就要發生變化。西方自由主義民主所面臨的,是其政治結構和其所處的經濟、社會結構之間的深刻矛盾。
在非西方世界,民主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和當地的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不相吻合。很多國家的民主問題,是因為簡單照搬西方模式。民主往往是低度的。很多發展中民主已經深深陷入低度發展和低度民主的惡性循環之中。
那些沒有選擇西方民主的國家中,中國占據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國必須發展和建設自己的模式,而不是簡單地像很多發展中國家那樣,去照抄照搬西方民主模式。中國必須給自己一個機會,同時也給其他國家一個不一樣的選擇。中國模式并非要取代“西方模式”,而只是意味著可以成為西方之外的另外一種選擇。
盡管中國模式仍然是一種發展中的模式,也面臨挑戰,但總體來說,這個模式已經初步成形。概括地說,如果說西方多黨制是外部多元主義,中國開放的一黨制便是內部多元主義。內部多元主義具有幾個特點:在政治層面,這是一種精英政治,不同類型的精英都可以進入現存體制,分享政治權力。政治過程是開放的。因此,黨內民主變得非常重要。同時,這種內部多元主義不要求政治人物唯選票是瞻,因為領導人的產生更多是依靠選拔,即任人唯賢制度。這就可以避免極端的民粹主義。內部多元主義也能產生對權力的有效制約,例如通過內部的分權和制衡、主要領導人領導職務的限任制、年齡限制等。